二五七、底层数学模型

第(2/2)页

状态,并且由于宇宙大开发的开始,定居在地球上的人开始减少,反而有些人开始愿意住在宇宙之中,这导致了更进一步的房子的价格下落,因此也造成了这一行业呈现激烈竞争的态势。

  所以现在的房子更注重舒适性以及是否能够支撑起个人家庭,对于某些特殊要求的满足性。

  比如说现在很多家庭都拥有自己的个人飞行器,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已经有了个人飞行器,那么为什么飞行器要放在楼底下呢?可不可以放到楼上如同科幻电影中那样打开阳台的门,我就能开着飞行器飞出去呢?

  因而后来设计的建筑,对于这个需求进行了考量,大多数都带有能够停放个人飞行器的位置满足了众人,对于个人飞行器存放的需求。

  因此现在放眼望去,全程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原来密集的高楼也变得稀疏起来高楼,每一层楼上大多都会,出现一个极大的向外的阳台这些阳台大多数都是被用来存放个人飞行器的。

  据说为了能够普及个人飞行器,国家甚至紧急召开了多次会议,经过多次研究之后拿出了立体交通管理办法的第一版。

  之后这才慢慢的发展成了现在的这个状态。

  甚至徐光亮离开地球的时候,这些规划才刚刚开始,十年后他再次回到泉城,结果一切都大变了模样。

  三个人在泉城好好的玩了一圈,逛逛各处的景色,尝一尝特色小吃。

  就这样三个人进行了长达五个多月的吃喝玩乐时间,之后三个人回到了实验室,因为他们将会对宇宙底层模型进行推演。

  宇宙底层模型是在研究控件,等比例缩放的时候发现的,当时三个人还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推测,结果是三个人发现其复杂程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所以将其放下了,现在已经回到了地球,将家人引入到进化路上来的想法已经完成了,所以三人决定,尝试着推演这个复杂的数学模型。

  涉及到宇宙底层数学模型的东西自然不简单,经过简单的推演计算,他们就发现这个数学模型的推演随着深入其需要计算力的数量级会迅速的增加,按照推算来看,仅仅执行十分之一的推演就有可能让所有计算机同时的算力进行计算的话,也需要耗费上百年的时间。

  不过这个结果并没有出乎三个人的预料,毕竟作为宇宙底层数学模型如果这么简单就可以被推演出来,那只能说明自己发现了一个假的数学模型。

  他们自然不可能发现一个假的数学模型,因为这是建立在已经完成了的空间等比例缩放的技术上推演出来的,只要等比例缩放技术不崩溃,那么应急推演出来的数学模型肯定不会出错。

  不过这次研究难就难在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数学模型到底在讲什么东西。

  以往有些数学模型出来之后,经过推演,他们就能够了解到这个数学模型到底在讲些什么东西。

  比如说涉及到空间引力等等。

  一般来说数学模型出来之后,那么能够运用到哪些方面,应该就可以直接判断出来。但是这个数学模型完全不同,根本判断不出来因此非常大的一个难点就是他们需要找出这个数学模型到底在讲什么能应用在那个方面。

  其实既然是被空间技术推演出来的,那么最后肯定也与空间技术有关系,但是就空间方面而言,三个人已经是走在了顶尖的人物,却仍然不了解这个数学模型,到底是讲了些啥。

  因此他们必须首先了解到这个数学模型到底要能够运用在什么地方,然后才好判断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推演,接下来又该利用什么样的知识来进行补充。

  然而这项技术进行了好几个月的推演,呈现出来的仍然是一团混沌,这让三个人来了兴致,甚至为了能够进行推演,他们打算建造一个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光脑,用这台光脑来进行推演。

  然而经过简单的模拟推演之后,他们发现单凭着光脑这一手想要研究数学模型的话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个数学模型乍一看去并不复杂,但是随着深入了解这个数学模型,就不难发现随着推演的深入,这个数学模型后期所需要的计算量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因此随着后面的计算量的要求增加,即便是生产一台超级光脑,也未必能够完成计算。这个时候徐光亮不禁怀疑,难道说这个数学模型只能通过专用的量子计算机来进行计算吗?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