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朱元璋:你造大明的反,关我何事(求投资,求收藏,求推荐)

第(2/2)页

,磨死掌旗使。中路是鼓动造反。到了义旗高举,天下沸腾之时,明教定会以他们这些小旗主为骨干,招兵买马,小旗主自然做大。上路是寻找乾坤大挪移,一跃而起,青云直上,成为明教教主,潜心经营,届时一鸣惊人,山河变色,敢叫日月换新天!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走下路需要的时间太长;走中路他心腹不多,恐为他人做嫁衣;走上路更不可取,他本江湖小卒,无名之辈,若是直接空降成为教主,势必会成为江湖中的一块靶子,还是最显眼,最招人恨的那一块,到时群起而攻,就算他有神功盖世,双拳也难敌四手,只怕会饮恨当场,徒为江湖笑柄。

        现在的朱元璋只有一条路,杜门不出,磨砺爪牙。

        “什么?唐伯虎这个刁民要造我大明的反?!”

        朱元璋眼底一道历芒闪过,却恍如幻觉,再看他时,脸上又是一副叫人如沐春风的微笑了。

        “这个唐伯虎是聊天群的元老,群主对他颇有照顾。轻易恐怕惹不得他。算了,反正是另一个世界的大明。”朱元璋心道。“不过这些个文人书生,看似悲天悯人。可在驱逐鞑虏的大事上,却不见他们的身影。呵,他们果然信不得。只是,治国还离不得他们。头疼,真是头疼。”

        明朝早期,朱元璋根本信不过文人,甚至可以说,除了自己,他谁都信不过。是以他大杀功臣,废除丞相制度。所以,古往今来的勤政皇帝,朱元璋也可以算得上是拔尖的了。

        可惜,朱棣为了宣扬自己的正统,大肆使用文人,他还算是好的,知道用锦衣卫防着,不过也为大明朝的灭亡种下了因,而这个因,终于在嘉靖朝结下了丰硕的成果。嘉靖皇帝一心求仙问道,不理朝政。自以为帝王心术可以驭人,却不知,帝王心术驾驭不了滚滚大势。这个苦果在天启和崇祯两朝瓜熟蒂落。孕育出了东林一党,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只知攻讦朝政,纸上谈兵,胸中实无济世救民之策。自以为众正盈朝,便可以天下大治。到头来,束手无策,大梦成空。正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更何况,某些东林党人,连去死的勇气都匮乏。所留之典故,只有六字:“水太凉,头皮痒”而已。

        ……

        “啊?”被一通电话叫过来的李云龙惊呼,“董主席希望面见华先生?”

        “没错。”陈更温和道。“你那里能不能联系到华先生?”

        李云龙摸摸脑袋,“这个没问题,只是华先生公务繁忙,不知道能不能过来。”

        “李云龙,你可不能给我打马虎眼,这可是个政治任务。董主席和赖副主席都很关心这件事。”陈更严肃道。

        “行了,知道了。旅长,你放心,咱老李绝不给你掉链子。”李云龙挂掉电话,脸上透漏着为难的神采。

        “怎么了,老李。”拿着公文正在做事的赵刚好奇道。

        经过几天的磨合,赵刚已经能初步忍受李云龙的各种臭毛病,并且开始敬佩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战术天才了,

        并且他还模糊知道了李云龙的一些小秘密,尽管李云龙已经在竭力掩盖了,可这怎么能瞒过心细如发,且与他朝夕相伴的他的战友——政委赵刚呢。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