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织锦山(2/2)

第(2/2)页

将五内罐一步步改良,普及于天下,

  并不急于这一时。”

  苏午点了点头,

  未说其他。

  作为后世来的人,

  他更清楚,

  历史不是递进向前发展的,

  而是一个螺旋曲折向上。

  明以后的那个朝代,完全的封闭、禁锢,终于造就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许多传承的断绝,

  或许就在那个时代。

  苏午并不寄望于后来者能改良五内罐,

  只希望这件东西能在阴喜脉灶班子手中,最大化地发挥作用,让整个灶班子因此受益,传承能在经历过清以后,仍不至于断绝。

  阴喜脉灶班子又添了一件关押厉诡的利器,

  师父甚为高兴,

  他下了炕,

  从靠墙的柜子里拿出一个木箱子来,

  将木箱子打开,

  一锭锭微微泛黄的银锭、散碎银角子、几串铜钱就被油灯映照得发出光芒。

  众弟子的目光顿时被吸引了过去,

  师父将木箱里的银钱都倒出来,

  不知从何处又摸出来一杆小秤,先把银子称了重,又将铜钱数过,都整整齐齐地又码放回木箱里,上了锁,才对众弟子们说道:“嘿嘿,咱们灶班子今时积攒的银钱,须有七十多两了,

  连铜钱也有十余贯!

  咱们还有一匹正值壮年的挽马、一匹马骡、一匹大青驴,

  那骡儿还怀了崽子,下了崽子要能养大,又是一匹好畜力!

  现在家产丰富啦,

  老汉预备着,咱们再沿着茶马道走一段,再积攒些收魂米种,就往回折返——回织锦山去,那片山里有个地方挺不错,连着官道,交通也便利,

  届时咱们就在那里起一座灶庄,

  买一些庄田来栽种收魂米,救济百姓。

  ……”

  师父滔滔不绝地说着他对未来的希冀,

  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到时我们也能有自己的房间吗?”李珠儿插话道。

  “自然是每人都有!”李岳山笑道,“到时一人一个房间!老汉修好大一个院子,你们在院里练功夫,下午和师兄学习识字……”

  “织锦山是甚么地方啊?

  离这里远吗?”狗剩懵懂地问了一句。

  李岳山微微停顿,

  神色更柔和了一些,轻声道:“那是你师娘、师祖们在的地方哩……”

  苏午闻言默不作声。

  其实于师父而言,

  他一生中最深刻、最遗憾的经历,只怕就在‘织锦山’这个地方,但他从未将此事拿出来讲过,以此为弟子们增长阅历。

  或许是他还解不开心里的结,

  现下还不到时候。

  ……

  昏黄油灯下,

  青苗把笸箩放在自己腿上,里面有些线轴、新纳的鞋底子。

  她取下手上戴着的铜顶针,小心翼翼地收好,

  转而从笸箩筐里找出一个破旧的顶针戴上,长针引好白线,吃力地纳着一只鞋底子,鞋底子上针脚细密而整齐,有种别样的美感。

  今夜她做针线活总有些心不在焉,

  不时就抬头去看看门口,

  见没人走进,便又低下头继续纳着鞋底儿。

  终于,

  在某次抬头看门口的时候,

  手上一时没注意,长针扎破了手指肚,几滴鲜血洒在了鞋底上。

  “哎呀!”

  她连忙去擦拭鞋底上的鲜血,越擦那血迹涂抹得范围却越多,

  小妇人有些懊恼地看着鞋底上的血迹,

  心里想着只能等明天将鞋底子洗一洗了。

  这时候,

  门口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

  青苗连忙抬头去看,

  就看到李珠儿推开了门,做贼似地返身将门关上,这才长舒一口气,端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咕咚咕咚喝下,缓过气才道:“唔——总算回来了,还好未被其他人看到!”

  “怎么样了?”青苗抿嘴笑着,往旁边挪了挪,让珠儿坐在自己身畔,

  她这时又似乎定下了心,

  飞针走线地动作都利落干脆许多,

  鞋底上的针脚愈发细密而整齐。

  “师兄叫住你,

  和你说了什么呀?”

  “嘻……你猜?”李珠儿冲青苗做了个鬼脸,故意逗弄对方道。

  “若不愿意说就算啦。”青苗低头绣着鞋底子,越发专注了。

  李珠儿本想着她能接自己的话,

  自己才好向她诉说,

  未想到对方根本不搭她的茬,

  顿又觉得十分无趣,

  捡起笸箩筐里的鞋底子看了看,也拿了针线去缝,缝了一阵儿,又向青苗说道:“大师兄今天和我说……”

  青苗悄悄支棱起了耳朵。

  “我身上先前冒出了黑火哩,

  他让我试试看,能不能自主操纵那黑火。

  但我不敢轻易尝试,

  第一次用的时候,我看到了一道黑影,好吓人,

  他便说,明天看顾着我,让我放心大胆地尝试,发现了什么都及时告诉他就好。”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