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51章

第(1/2)页

伊春公社东风萤石矿今天装扮一新,广播里播放着铿锵有力的欢迎语,广场两旁的树上挂着火红的欢迎横幅。穿着簇新工作服的职工代表早早等在门口,迎接日本考察团一行。

        上午九时,日本考察团在当地干部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出现在东风萤石矿。

        这是六六年东风萤石矿成立以来,第一次接待外国考察团。手捧鲜花的工人代表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既友好又好奇地打量着队伍里的日本外宾。

        日本考察团成员很好辨认,男士系着花花绿绿的领带,头上戴着白色圆礼帽,女士则穿着鲜艳的套裙。在一片黑白灰蓝打扮的人群中,十分鲜明醒目。

        陆贺站在人群中间,他是临时被点名来参与接待的。这次所有参与接待的中方工作人员都接受了集中培训,他三天前才接到通知,连培训都不来及参加。

        整个安丰供销系统就他一个人接到通知,上头领导神秘兮兮问他和市革委的汪主任什么关系。后来他才知道是汪有亲自点名让他参与接待的。

        此刻平西市革委副主任汪有正站在干部队伍之首,刚从安丰县老干部工作处升调到平西市市革委,他一脸的春风得意。周围簇拥的都是以前比自己职位高的安丰当地的干部们,汪有不由生出一种衣锦还乡的荣耀之感。

        陆贺的目光和正在扫视人群的汪有撞个正着。

        “小陆,你过来!”汪有朝他招了招手,笑容和蔼:“这次随团来的有不少日本商社的外宾,你在供销系统这么多年,对安丰的经济情况比较了解,这几天你跟在我身边!”

        陆贺连忙应下。一时间安丰所有干部的视线都落在他身上,有羡慕的,有好奇的,还有各种意味不明的目光,揣度着他和汪有之间的关系。

        上次听盼娣说汪有即将升任市革委副主任一职,陆贺便拎了两瓶茅台去对方家拜访,解释了钢筋指标一事。

        汪有听说陆贺将钢筋指标上交了市供销社,心下微讶。看来这年轻人不傻,恐怕是从哪得到消息,自己即将调至市革委会,索性将指标给了市里。500吨钢筋指标最重还是落到自己手里了,汪有心头最后那点不快彻底烟消息云散。

        ……

        日本考察团的成员主要是日本化学工业协会专家和日本几大商社的代表。佐藤康夫所在的丸红株式会社是日本十大商社之一,这次他陪同副社长田中先生一起来考察安丰的萤石矿。

        日本国内化工、钢铁、玻璃等行业飞速发展,每年萤石的需求量在一百万吨左右。往年多是向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进口,去年仍然有三十万吨的缺口。

        丸红株式会社代表这一行的目的主要是和安丰当地的萤石矿签定一个十万吨左右的订单。佐藤康夫和田中先生在翻译的陪同下,认真听取着东风萤石矿负责人江兴德介绍着东风的年产量、各项质量指标,不由有些失望。

        东风萤石矿一年的年产量约在十万吨,大多供应给本地的钢铁厂,显然无法满足丸红商社的需求。

        同行的岩井商社代表对东风很感兴趣,他们每年的需求量大约为六千吨,东风的产量规模刚好和他们的需求匹配。

        佐藤看老板有些失望,小声道:“东风萤石矿的产量在安丰并不是最大的,安丰全县有十几个萤石矿,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红星萤石矿。我们可以跟中国接待团要求去红星看看。”

        田中有些犹豫:“临时提出去红星参观,会不会给他们添麻烦?”

        佐藤:“我们可以要求丸红商社单独拜访红星萤石矿的行程,不是官方的正式拜访。”

        田中看着前方岩井商社代表和东风萤石矿的负责人江兴德相谈甚欢,陷入沉思。

        别的商社都有所斩获,丸红绝不能空手而归!

        中国的领袖说的: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东风萤石矿谈不成合作,不妨去别的萤石矿看看。不能被安丰当地的官员牵着鼻子走,他们向考察团推荐东风也许有他们自己的考量。

        田中很快下定决心:“佐藤君,去红星萤石矿参观的事拜托你去向那边申请了!”

        ……

        江兴德和几位东风的骨干工程师带着日本考察团进萤石加工厂参观,厂里热火朝天,工人们个个穿戴整齐,干活也充满干劲。

        日本商社代表和化工协会的专家似乎对萤石的加工生产流程和工艺并不关心,反而对着堆积如山的废萤石交头接耳叽哩呱啦议论起来。

        中方接待团随行的翻译是从南林大学请来的外语教师,大量的专业名词让她也面露疑惑之色。一时之间大家都不知道日本专家们在议论什么。

        萤石加工厂里处理石块的机器是国内最先进的选矿设备,没想到这些日本人竟然视若无睹,却对着一堆废石产生兴趣。

        工人们不由小声议论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