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豫州易手(上)

第(1/2)页

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晋书·谢安传·列传第四十九》

        台城之中有一座三面环水的暖阁,名叫秋水阁,是太后褚蒜子平日坐禅诵经的地方。每逢秋日,秋水阁周围便一片枫红如霞,雅致非常。

        褚蒜子是一个无甚野心的女人,她生于将门,十六岁进宫,十九岁成了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二十一岁守寡,二十二岁临朝称制,谙熟权术却不屑弄权,一心只想本本分分做一个母仪天下的太后。即便当年嗣主幼弱,大权在握之时,她也从未曾对司马家的江山有过丝毫非分之想。

        是日,褚蒜子的贴身女官端着午膳敲响暖阁大门之时,褚蒜子正在阁中誊抄佛经。

        “进来。”褚蒜子听见敲门声后悠悠道。

        “下官见过娘娘,这是娘娘吩咐的莲子糯米粥。”女官道。

        “好,放下吧。”褚蒜子随口应着,仍专心致志的抄写着经文。

        然女官放下粥碗后却不离开,站在原处迟疑片刻,转而支吾道:“娘娘……”

        褚蒜子自经卷间抬头看她:“还有何事?”

        “娘娘,下官知道这不合规矩,可是谢万将军他……”女官欲言又止。

        “谢万?谢万他怎么了?”

        “谢万将军托下官把这个交给娘娘。”

        褚蒜子一瞥女官手中的那枚玉佩,不禁睁大了双眼,忙起身快步至女官面前,拿过那玉佩仔细看了,半晌,道:

        “这……此物怎会在谢万手中?!”

        “下……下官也不清楚……”女官惶恐:“下官只是经不住谢将军百般恳求,这才答应他把这个交给娘娘……破了规矩,还望娘娘勿怪。”

        “……他还有没有再说些别的什么?”

        “将军什么都没说,只说一定把这个交到娘娘手上……”

        褚蒜子盯着玉佩默然沉思良久,转而道:“好,本宫知道了,卿先退下吧。”

        女官应诺,刚准备退出去,褚蒜子忽地目光一凛:

        “等等,”

        女官连忙收住脚步,欠身问:“娘娘还有何吩咐?”

        “这玉佩的事,除了卿之外还有何人知晓?”

        女官一听此语,顿觉这玉佩背后一定牵系甚大,不由变了脸色:“回娘娘,此事除了娘娘之外,下官未曾透露给任何人,下官愿以性命担保!”

        褚蒜子闻言,神色稍霁,一笑:“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卿不必如此紧张,”然而说着,又话锋一转:

        “只不过此虽非大事,却也关乎人命,本宫望卿出了这屋门之后能管住自己的嘴,勿要给本宫惹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才好。听明白了吗?”

        女官已在褚蒜子身边服侍多年,深知褚蒜子表面看着柔顺,整起人来实则花样百出,毫不手软。遂忙不迭应道:“下官明白,下官明白,下官一定守口如瓶!”

        女官走后,褚蒜子自案边起身,攥着玉佩在暖阁中踱起了步子。

        褚蒜子记得很清楚,这枚玉佩原是母亲谢真石的贴身之物,后来母亲将其赠与了舅舅谢尚,之后便成了谢尚的护身符。

        如今母亲和舅舅皆已不在人世,这玉佩对于褚蒜子来说便显得弥足珍贵。

        当初,听闻谢尚的遗物中并无此玉,褚蒜子还曾派人暗中打探过这枚玉佩的下落,然而却如同大海捞针,久久寻觅无果。她真的没想到这枚玉佩竟还能失而复得。

        羊脂白玉温润柔和,如同人的肌肤。玉佩上残存的温热让褚蒜子不禁思念起母亲和舅舅。回忆如潮,一发不可收拾。

        那些开心的,不开心的,清晰的,模糊的,痛苦的,欢乐的过往,无论是令人欢喜的,还是令人厌恶的,都那么柔软而有温度。不似这深宫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全都硬邦邦,冷冰冰,没有一丝人味儿。

        这些入宫前的回忆就如同一根拐杖,支撑着褚蒜子在这深宫苑墙之内踽踽独行,这是她继续前行的支撑,也是唯一让她觉得自己还活着的证据。

        “可是这枚玉佩又怎会落进谢万手里?”褚蒜子不禁心生疑窦。

        印象中,谢尚与谢万之间不过是十分寻常的堂兄弟关系,私下并无交集,此物当不会是谢尚交予谢万的。

        褚蒜子蹙眉,心中苦苦琢磨起来。

        莫非是谢安?

        这个念头忽然自褚蒜子脑中一闪而过。

        谢安与谢尚素来交好,且谢尚临终前还曾与谢安在历阳会过一面……

        一瞬间,一切好像全都联系在了一起,褚蒜子心中所有的疑问都迎刃而解了。

        “这只老狐狸,原来是想拿这个来换谢万的命……”褚蒜子不禁对着玉佩自言自语。

        沉吟片刻,褚蒜子转而扬声唤道:“来人!”

        守候在阁外的侍女闻令,连忙驱入,

        “请问娘娘有何吩咐?”

        褚蒜子不动声色的将玉佩收入怀中,漫不经心道:“今日天气不错,本宫想去华林园赏雪。吩咐御膳房做些素斋备在重云殿里。”

        “诺。”

        “还有,顺道知会会稽王一声,让他今日申时务必来重云殿一趟,就说本宫有些琐事想同他聊聊。”

        近来,谢万兵败一事让会稽王司马昱焦头烂额。

        因为当初谢万任豫州刺史一事全由司马昱一力主张。如今谢万大败,司马昱为平朝中物议,自是不得不上疏告罪,请求自贬三等。

        眼看着这一败,豫州刺史之位再度空悬,州政混乱,许昌、颍川、谯、沛诸城接连陷没。燕国军队又一鼓作气攻陷了寿春,已然进犯淮南。如此危局总得有人支撑,褚蒜子自是不可能准了司马昱的请求,仍命他居位原职。

        司马昱便没日没夜的把自己关在王府里处理公文、奏报,已是有好几日没有正经合过眼了。

        直到今日晨间,前方终于传来寿春光复的消息,实可谓久旱逢甘霖。司马昱闻讯大喜,紧绷的神经亦随之一弛,本打算顺势小寐片刻,喘口气。却未想太后召其入宫的旨意接踵杀到。

        司马昱只感觉浑身都快散了架似的,极不情愿在此时大费周章的收拾仪容动身入宫。可是太后的懿旨又不敢违背,遂拖延再三,最终还是不得不遵旨赴邀。

        -------------------------------------------------

        时节正值寒冬,建康的冬天虽不至像洛阳那般滴水成冰,却也同样寒意刺骨。

        北风夹杂着深重的寒湿气阵阵扑打在身上,让人仿佛浸身于一片冰水之中,直从汗毛根冷到筋骨里。

        下了马车,司马昱忙不迭裹紧了狐裘披风,抬眼望去,前方不远处,便是褚蒜子设宴的重云殿了。

        司马昱屏退左右,瑟缩着独自走在通往重云殿的卵石小道上。四周水榭楼阁,草木湖石,皆被一层白雪覆盖,园中一方小池,结着层薄冰,冰面下依稀可见几尾大红锦鲤游曳其中,为冬日里枯寂的园林平添了几分生趣。

        司马昱为景致所醉,一路走来,对褚蒜子的抱怨也淡了。

        重云殿依水而建,背靠鸡笼山,殿中四壁以椒泥涂之,色泽和暖,香气宜人。今日褚蒜子大驾降临,重云殿中四处都燃着炭火,司马昱一入殿门,便感到一阵极厚重的暖意扑面而来,竟让他有一瞬的眩晕。

        酒席上,素斋早已备妥,褚蒜子此时正懒洋洋的半倚在窗框上,欣赏着窗外的雪景。

        “臣拜见太后娘娘。”司马昱入殿后依例下拜。

        “殿下来啦,”褚蒜子转过身:“请起请起,快请起。”

        “谢娘娘。”

        褚蒜子笑道:“今日谈闲,殿下不必拘礼,快过来坐。”

        司马昱闻言略迟疑,旋即依言入席。面前摆了满桌的清粥小菜,虽简朴,却不失精致。司马昱默默扫视,又不动声色的偷瞥褚蒜子一眼,神色若有所思。

        见司马昱半晌没动静,褚蒜子遂执箸夹起一片青梅腌萝卜放进司马昱碗里,司马昱忙捧起碗欠身道谢。片刻,忍不住问:“娘娘今日如何忽地这么好的兴致?”

        褚蒜子一笑,望向窗外:“殿下不觉得这素斋和外面的雪景相得益彰吗?”

        司马昱默然,亦随之看向窗外。此时,正有两只绣眼雀在窗对面的梅树枝上上下飞跳,啾鸣婉转。

        司马昱不知该如何回应褚蒜子,他只知道,褚蒜子摆下这阵仗特意请了他来,绝不可能只是为了谈闲那么简单。她并不是那样喜欢琐碎的女人,她做事,向来都有目的。

        褚蒜子似心不在焉,转而夹起一条小黄瓜放在眼前打量,片刻,问司马昱:

        “殿下可吃过这酱瓜?”

        司马昱摇头:“回娘娘,不曾吃过。”

        褚蒜子辄又把酱瓜放进司马昱碗里:“殿下尝尝。”

        司马昱不禁有些莫名其妙,却亦不好推却,便勉强尝了一口。

        “如何?”褚蒜子看着,忍不住问。

        “……咸淡适宜,清脆爽口,若配上半温的粟米粥,当更妙。”

        褚蒜子闻言,展颜道:“能得殿下青睐,看来本宫的手艺未退步呢。”

        司马昱一愣,

        “这酱瓜是……”

        褚蒜子颔首:“是本宫亲手腌制的。”

        司马昱惊慌:“臣不知这斋菜出自娘娘之手,方才轻言品评,实在失礼……”

        褚蒜子不以为意,

        “谈闲便是畅所欲言,殿下太拘礼,反倒让本宫觉得局促了……”

        司马昱忙点头:“是是,娘娘说的是……”又话锋一转:“只是这腌渍酱菜的活计多是民妇为之,娘娘如何也会?”

        褚蒜子望着桌上的酱菜,眸中含笑:“是小的时候,娘亲教会本宫的。”

        说着,顿了顿:“近来也不知是怎的,总是想起过去的事。想起小的时候……”

        “记得小时候,家君公务缠身,总也不在家。娘亲身子骨弱,一直卧病在床。本宫兄弟又少,没有玩伴,时常觉得孤寂。那时候,幸而有舅舅常过来陪本宫,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