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吾辈汉风

第(1/2)页

刘宏很快批复了田丰送回的名单。

        大汉目前的粮食价格稳定在五十钱一石,十亿钱的粮食足够两百五十万壮劳力一年的消耗。

        魏郡的豪强大多用粮食抵钱,刘宏给出四十钱一石,多出十钱的差额可以多养三十万老弱妇孺。

        朝廷几乎是分文未花就养活了近三百万人,连同迁徙他们的路耗也省了,开荒前几年官府不需要再出粮赈济,虽然要付出三十年四成的运河收益,刘宏还是觉得挺值。

        河道每年的收益将由朝廷的分配机构下发给豪强自行分配,里面的猫腻不会少,到时候谁能得到天子的支持,无疑就会获得更大话语权。

        至此这些认购了河道收益地方豪强,被刘宏架上了他的马车,成为支持他势力的一份子。

        随着魏郡工程的开展,太学里的学者被不断派往魏郡,廷尉、御史和闻风而动的记者这些或官方或民间的监察机构,开始对整个河段的施工进行监督。

        购买认额的豪强也同时得到了朝廷的正式文书,上面的条款清楚标明他们日后的收益和履行义务。

        甄逸和许昌捐献的一千万钱为他们赢得了天子的褒奖,当然最实际的好处是,在未来十年里,只有这两人可以查阅朝廷有关河道的账簿,并且主持分配每一年的收益。十年后则由各家推选,五年一轮换。

        这样的决定权让其他豪强眼红不已,唯一能让他们好受一点的是,十年后,他们还能有机会角逐这个位置。

        这种运作模式很快就被其他地区的豪强知道了,在运河规划的地段,许多豪强不断前往本地郡守府,询问什么时候开始修建运河?他们愿意大力支持朝廷,捐钱捐粮的都有。

        …

        赵云五月份跟随黄忠到达上雒,而后又被推荐进南宫营,比起其他人晚了几个月,被许多不明真相少年认为是强插入伍的官宦子弟,因此一度被孤立。

        但他并未将这些小心思放在心上,只是埋头苦练。

        和宫中宿卫的训练方式不同,南宫营的少年几乎人人都要读书习字,刘宏为他们精心编纂了一整套包含民族主义和法家扩张主义的书籍。

        包裹在儒家外服四夷,教化众生为己任的大义下,其中心思想实则是赤/裸/裸的大国威权。

        大汉和胡人发动战争从来就不是为了侵略,而是要将文明和秩序带给这些落后的民族,这是符合儒家大义的,他们应该以此为荣。

        刘宏不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会有比汉人还要先进的文明,即使是同时期的罗马、埃及和印度在汉民族恢宏的文明面前也远远不及。

        大汉就是这个时代最高等的文明。

        既然如此,把更先进的生活方式,带给落后地方的人民,让这些未开化的民族,沐浴在汉族光辉灿烂的文明下有什么错呢?

        刘宏极富煽动性的说辞,很快就感染了南宫营的少年。负责教导他们的军官也在平日里不停灌输他们对天子的效忠。

        这些体内遗留着先民们好战血脉的少年情绪激昂,为这种大国权霸的学说欢欣鼓舞,并且深信不疑。

        当他们完成每天的训练之后,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大声讨论并完善天子的学说,很多高级军官也被吸引,成为了天子学说的忠实信徒,同时渴望着用战争,在外域建立起新的秩序。

        很快一个由刘宏吩咐的隐秘的组织开始在南宫营兴起。

        赵云、孙坚、曹操、袁绍和一些训练最勤奋刻苦的人,被李彦选定为第一批暗中考察的对象。

        李彦将这些少年私下聚集起来,让他们互相交流天子学说的心得,同时定期举行武比和兵棋推演的战术训练。

        曹操敏锐的察觉到李彦的背后肯定有人支持,因此表现得极为踊跃,让深知他脾性的袁绍都大感惊讶。

        “阿瞒,你今天怎么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大兄,大师范让我们私下聚集在一起,你猜会是天子的意思吗?”

        袁绍听到曹操的话,更吃惊:“天子?!这是真的吗?”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很可能是。不信,你看着吧。”曹操没有再多说什么,只让袁绍自己观察。

        袁绍也想知道李彦的背后究竟是不是天子在支持,在接下来的聚会里观察得更为仔细。他发现除了他、阿瞒、孙坚和赵云,李彦每次召集的少年都略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平时表现优异的人。

        他们的聚会也不像其他团体那样以联络感情,吃喝玩乐为主。李彦为他们下发的讲义和用来推演的巨大沙盘,以及比试后对优胜者的奖励,都不是李彦这个大师范能负担的起的。

        能支持这个团体的人只有天子!

        袁绍为这个认知兴奋不已,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