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新式生活

第(1/2)页

尽管这一年又日食又是造反,说不得太平,但是田里的收获还是让百姓带着愉悦忙碌起来。

        第一次种植日南郡占城稻的地方官员没有经验,不得不派出郡国军帮忙抢收,有些心急的县丞甚至亲自动手收割,虽然劳累,但看到账簿上每亩多出一石的高产,夜里做梦都带着笑。

        刘宏早就下令将更、口、算赋都折成粮食征收,各地方的赋税数目也进行了调整。

        等距离最远的一批赋税报章送到上雒后,南宫尚书台的郎官们发现,即使刨除掉必要的开支后,现有的粮仓依然已经不够用了。

        是不是该奏请天子新建粮仓了呢?新粮仓是不是该多建几座呢?哎呀呀,建的少了,万一下一季又是大丰收,现修可来不及呀。

        经历过桓帝时期,国家需要靠卖官来维持花销的郎官们,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甜蜜的苦恼。

        自从大运河开始修建,基本解决了流民的问题,刘宏一直在思索,是不是要进一步开放工商业。这次丰收让他终于有了决断。

        谷贱伤农,连续三年的丰收,已经让一些百姓手上开始有了结余。习惯以物易物的百姓,在大量粮食上市的时候,这种行为无疑是很吃亏的。

        对豪强士族来说,多出一季的丰产,不见得是好事。如果不给那些地方豪强开辟一个新财源,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损失以各种方式转嫁给百姓。

        刘宏仔细算过,即使在最糟糕的年份里大汉每年产出的粮食,都足够养活所有百姓。

        但实际上靠着土地兼并,绝大多数的粮食都被掌握在士族豪强手里。

        豪强庄园式的封闭经济和商业的匮乏,造成了这些人只能靠着操控粮食汲取财富的现状。

        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发展官民工商业,即可以增加国家税收,又可以抑制兼并土地的速度。

        当然盐铁官营是国策,他是不会动的,甚至于以前被陆续封赏出去的盐铁、铸币权,他也要全部收回。

        目前他手上聚集起一大批研究成果,都需要尽快转化成产业。只靠他个人推广不仅效率太慢,也不利于国家经济。

        刘宏决定趁确定河道认额的机会,在上雒办一个招商展销会,开放一部分技术。

        刘宏给各地上报认购河道收益的豪强发出帖子,让他们到上雒一聚。

        为了给展销会造势,刘宏抛出了让豪强们无法拒绝的利益——河道异地认购。

        除了本地的河段,只要资本充足,任何人都可以在没有被认购的河段竞价。

        这种火上浇油的做法,使得原本剑拔弩张的豪强,开始自发形成区域联合,以便对抗外来户。

        中原地区的豪强集团就和江东、关西两个地区的豪强同时杠上了,还有一些西北的豪商,在两边煽风点火看热闹。

        这种互相拆台式的恶性竞购,让国库的收益再创新高。大司农张奂也没想到天子对管子之道如此精通。

        当初天子要放开河道收益,他是第一个反对的。挤一挤,朝廷也能出得起修河道的钱粮,何必要把收益交给豪强商人。

        还是刘宏耐心解释过,他才勉强答应。没想到只是一个异地认购就让朝廷得到超出三层的收益,更不用说三百万流民的安置。要知道失土的流民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张奂对此不得不服,天子的确高瞻远瞩,倒是自己有些短视了。

        等报纸上刊登出刘宏有意以官商联合的方式,开放部分技术,接到请帖的豪强都开始清算账目,调集家中钱财,准备加入这场新的利益分配中去。

        对天子手上垄断的技术垂涎三尺,又没有接到请帖的豪强心中也十分不甘,开始四处走动,想尽办法搞一张请帖,或者把自己的名声传到天子耳中。

        刘宏短短时间里先后接到各地上报的各种“祥瑞”,发现者无一例外都是当地富豪。看得刘宏满脸问号,不得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驳斥神异的文章,表明他的态度。

        见到天子不理会“祥瑞”,有些人精开始变身带善人,轰轰烈烈搞起了慈善秀,修桥铺路,施粥减租,花样繁多手段迭出。

        这种行为刘宏倒是不反对,挑着减租的几个豪强在报纸上褒扬了一遍,给他们送去请帖,让这些被上雒士族称作“暴发户”的人,好生扬了一回名。

        咦,这法子管用!

        方法不在老旧,管用就行。世上从来就不缺跟风的聪明人,于是,一场大范围的关爱佃农,减租减息运动开始了。

        早就被刘宏示意过,已经提前拿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