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永宁十五年(一)

第(1/2)页

  燕国都城长京府,永宁十五年十二月初一,夜。

  月落乌啼,浩瀚的天空黯然无星,沉沉的夜色如一道无边的黑幕一般笼罩着同样偌大的这一片燕室宫殿群。中轴线上,正北落定,作为帝王居所的乾明殿的铸建更是极为考究奢华,琉璃鸳鸯瓦,朱漆大红牖,赤柱挺起,雕梁画栋,尊居于三层大理石阶坛上,雄视南面方物,莫不使人发出“大丈夫当居于此也“之慨叹!

  高悬着的“干明坤宜”四个醒目的镌金大字散发着厚重的王者之气,此匾是燕国开国君主亲自题字,在易经《泰卦》中,干为君,坤为百姓,二气一升一降,互相交合,顺畅通达;君主要掌握时机,善于裁节调理,以成就天地交合之道,促成天地化生万物之机宜,方能成一代明君,护佑天下百姓。

  此时深夜,即位以来一向勤政爱民的燕国永宁皇帝王凇仍在乾明殿内金匾下阅看着群臣的奏折,殿内除开门口等候旨意的几名内侍与宫女,便是侍立在皇帝身旁,按剑挺拔忠心护卫的燕国禁军指挥使李亥。

  见此时皇帝已面露倦色,但仍坚持理政,李亥往前躬身,关心地问道:“陛下,夜深了,不如先行回宫?”

  “无妨。国事繁杂,朕是一国之君,不可懈怠。”皇帝并未抬头,依然手捧奏折批阅着。

  李亥不敢打断皇帝的思绪,但又心有所思,只得怯怯地继续开口:“陛下,您即位以来,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如今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您可别累坏了身子啊......”

  “哎!”只见皇帝并未生气,而是合上了手中奏折,感叹道:“李殿帅,如今我大燕虽然国内安定,但当今天下,北有卫国,西面楚国,东面齐国,四国鼎立百年有余。我大燕历代帝王呕心沥血,才能使我大燕国屹立不倒。一月前,那卫国同楚国结盟,集结重兵意图侵我大燕,我燕国将士死伤惨重,边关十万火急!朕已陆续调兵遣将,连你那禁军都几乎抽调出去了十之八九,如若再不胜,恐怕祖宗基业难保啊,朕心里实在焦急......”说罢重重地叹出了一口浊气。

  李亥瞧见皇帝对自己如此交心,双膝跪拜,叩首不忍道:“陛下,臣蒙受陛下重恩,赐封禁军指挥使,臣愿赴边关,杀敌以报陛下,不得胜不还朝!”

  “李殿帅,起来吧!朕知道你忠勇,但朕离不开你,此时正是多事之秋。我都城长京府可以没有禁军,但不能没有你,你可是号称燕北第一剑,武艺冠绝天下,又熟知兵法韬略,是我大燕国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有你在身边,朕才安心!”皇帝对身边这位跟随多年,一直忠心耿耿的李亥极为欣赏宠信,在燕国甚至外邦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陛下错爱了!”李亥时常被这位外表看似严厉威严,但私下对自己友善亲和的皇帝感动不已,今夜更是如此,暗暗发誓,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这位明君。

  “陛下,恕臣多言。今日黄昏时,臣记得诸位太医禀报说,皇后娘娘今夜到了生产的时候了,您要不去看看?......”李亥试问道。

  只见皇帝如醍醐灌顶般,醒悟过来:“此等大事,你不说朕差点就忘了!那我们走,现在就走,移驾上阳宫!”

  上阳宫内,此时众人已是忙乱不已。

  无数宫女内侍或端着银盆,或捧着布绢,不停穿梭内外。负责接生的刘太医及一众医侍正围在内室玉榻前,上阳宫皇后最为宠信的大侍女苏婉婧正用力地拧着蘸满热水的毛巾,轻轻擦拭着正在生产的皇后张氏因极为痛苦而大汗淋漓的前额。

  “陛下驾到!”内侍一声高呼,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