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全面败退

第(2/2)页

亮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从第一次北伐到现在,四年多时间,他终于第一次感觉到,魏国不如蜀汉。

这一切的起源,都因为四年多前那次街亭任命。

诸葛亮将指挥权重新交给马谡,传令吩咐各部部将严守已经占据的城池,不得擅自出动,然后挥了挥鹅毛扇子,躺回到床铺上,闭目睡去。

有马谡在,他很放心。

所以,他要睡养生觉了。

现在蜀军不需要进攻,只要坐等魏军顶不住撤退,就可以尾随在后一顿勐击,而后顺势收复长安以西。

两个势均力敌的高手对决,最好的策略不是把对方一下子逼入绝境,而是一点点蚕食对方的领土,城池,以一个持续高压的态势,逐渐达到己方的战略目标。

也就是俗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因为在高压态势压迫下,敌方内部就会出现矛盾,分歧。一旦这个分歧无法解决,就会内部分裂。

正如马谡预料到的那样,断绝了漕运粮道的魏军确实陷入了险境。士兵们神色不安的围在司马懿的帅帐外,期望大都督能够力挽狂澜,带他们走出困境。

司马懿也正在思索这个问题。漕运被截断后,一向成竹在胸的他也有些没底了起来。

蜀军军中有一种奇怪的木船,每船能乘坐十来个士兵,木船两侧有木轮,士兵们坐在船里,以脚踩踏而行,快如飞蝗。与此同时,士兵空出来的双手持弓搭箭,但见岸上魏兵来阻拦,就哔哔哔乱射一通。

这飞舟跑的又快,又灵活,魏军的船只根本追不上,也跑不掉。

通常,每次魏军运粮船一出现,就会有十来只蜀军飞舟极速赶来,绕着运粮船一顿乱射。等船上魏兵死的差不多了,粮船也就归了蜀军。

如果实在是抢不了粮船,那么蜀兵就开始放箭,施行“得不到就毁掉”的策略。

魏国的漕运粮道就是这样被断了的。

司马懿并不知道这是马谡准备了说好的“黑科技”,只以为是爱搞小发明的诸葛亮又一杰作,苦思冥想几天无果后,他已经心生退意。


但在他之前,次子司马昭已经建议撤军,既然水陆两条粮道已断,那么趁士气尚存的时候撤回长安,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为将者,当顺势而为,势在我则进,势不在我则避。

听到这句话,司马懿深感欣慰。大儿子司马师已经可独立掌军,次子司马昭对战场形势也有着如此敏锐的洞察力,真不枉他的殷殷栽培。倘若魏国能挺过眼前这个难关,这天下以后必将有司马家一席之地。

不过,司马昭接下来的话迅速让司马懿的欣慰打了折扣,“父亲,那萧关怎么办?就任由蜀军占领,然后我们再把关中之地尽数相让?”

司马懿没好气的瞥了司马昭一眼,转头对夏侯霸三将吩咐道:“传我将令,令司马师徐徐撤出萧关,自渭水北岸,退往长安!”

随着司马懿这个“全面撤军”命令的下达,魏蜀之间长达五年的关西争夺战,以魏国全线败退而逐渐进入尾声。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