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诸葛亮:大魏将亡?

第(1/2)页

  长安不愧是一座充满了王者之气的城池,坚固如铁。

  之所以如此坚固,是因为长安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古以来,便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

  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东部核心区域,而关中平原的四周则是群山环绕,正东方向与关东之间山川阻隔,秦岭与中条山南北拱卫所形成的狭窄的崤函通道,仅有潼关可过,而潼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第一雄关!

  东北方向与并州隔着湍急的黄河,正北方向有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原,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南面与益州之间横卧着八百里秦岭,难以跨越;

  正西方与陇右西凉地区也隔着层层叠叠的陇山山脉,仅有千里陇山大道可以通行。

  超然的地理优势再加上巍峨高耸的城墙,就组成了长安坚固如铁的内外防线。

  自秦以来,能够攻破长安占据关中的敌人大多都来自东面,这也是历史上外部势力攻取长安的主流方式,也是最简单粗暴的。

  从关东出发拿下洛阳后攻取潼关,兵临长安的有;东汉刘秀灭赤眉、东晋刘裕灭后秦、安禄山,黄巢攻打李唐,无一不是走的这条路线。

  除了潼关,从河东攻取长安是另外一条捷径,河东自古就是“通衢之地”,有“盛世粮仓,乱世强藩”之称。

  军队从河东出发渡过蒲坂渡口,再渡过洛河和渭水,便可夺取长安。

  首创这条路线的是唐高祖李渊,从太原出发,经由河东攻破长安建立唐朝。之后金国击败南宋,明朝和清朝攻占关中都是从洛阳和河东两路出兵,从此使关中两面受敌,既要防备来自洛阳方向的正面攻击,又要提防来自河东渡河部队的侧面打击,最终自顾不暇而城破。

  但是,现在这条路线是行不通的。关东之地尽属魏国,魏国在河东和洛阳两地都布置了重兵。

  除此两条路外,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其他冷门路线攻取过长安的,只有一个人办到了。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由南阳盆地出发斜上西北攻取武关,然后在平原上消灭秦军主力,拿下长安。还是在公元206年,刘邦从汉中出兵长安,横扫三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正是发生在这次战争中。

  刘邦之外,其他方向便再没有成功攻取过关中及长安的案例。诸葛亮此前北伐一直功败垂成,就是因为长安之险固,非常人可下。

  当然,再险要的都城,也有被攻破的时候,长安也不例外!

  很快,两个时辰过去,天色渐晚。营外诸将陆陆续续散去,赵云还依旧守候在外。

  马谡走出营帐,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幼常,如何?可有破城秒策?”

  马谡点了点头。

  他整整模拟了三十七次,又结合自己已知的历史战例,总算是堪堪找到了两个攻破长安的正常方法,或者说灭亡魏国的办法。

  第一个方法是耗,只要把司马懿的十万大军悍死在这里,魏国用来抵挡北境五胡和公孙渊的兵马就只有七万人,这点人马无论如何也挡不住五胡加公孙渊的四十万兵马。

  只要蜀军在长安和司马懿一直僵持下去,魏国早晚必亡!

  第二个办法是偷袭。

  因为魏国大军悉数派往周边抵抗众多强敌的缘故,洛阳此刻仅有三万中军拱卫―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