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舟山之师

第(1/2)页

接下来的几日,玉真儿在精心照顾之下,身体慢慢恢复起来,已能坐起来进食喝水了,只是身子虚弱,还难以下床活动。

        汪长风见她逐渐好转,应该已无大碍,心情大好。

        经过几天静养调息,汪长风自身的修为也大概恢复到五六成的样子。

        接下来,就要真正开始筹备出海的相关工作了。

        这一日,汪长风带着寻龙卫二司管船只装备的两个属员,策马奔赴江边的京师宝船厂。

        船厂那边早已有人迎候,带汪长风观看了船厂在建的船只,包括郑和准备用于下西洋的大型宝船,供汪长风选择参考。

        汪长风心中已有计较,道:“四十门都得了?”

        属员回道:“禀大人,均已运到船厂之中,只要定好规制即可安装上船。”

        汪长风点了点头,仔细回忆起《海天异域志》中有关大型战船的记载,其中说道西洋诸国有一种战船,船舷两侧开窗,大炮从中伸出,可直击敌方船舷,威力巨大。

        汪长风要来现成的战船图纸,提笔在图纸上描出船舷两侧的开窗,每侧上下两排开口,互相岔开,互不干扰。每排含十个炮口,两排可放二十门大炮,两侧共四十门大炮。

        船厂的建造主事官员都惊呆了,之前大炮都是平放在甲板之上,两边只能各放几门炮,从未见过从船舷上直接开口,作为大炮射击之用。这样一改造,除了可以放置的大炮数量大大增加,而且攻击的突然性、射击效率都大为提升。

        主事官员不禁赞道:“汪大人奇思妙想,简直难以相信,如此改造成功,这条船将成为海上真正的霸主。”

        “霸主倒不一定,但一定会成为很可怕的杀手,”汪长风微笑道,“传令下去,此船要按照最高保密级别秘密建造,不可走漏风声。建造时限以两月为限,超时以军令处置。”

        主事官员躬身应道:“是,下官一定安排妥当,不会耽误大人行程。”

        汪长风点了点头,又交代二司属员一些注意事项,便上马返回城中。

        船只的建造问题解决,剩下的便是最关键的人手问题。汪长风知道时间所剩不多,不能再拖下去,舟山之行必须马上动身了。

        回到郑府,正好看到玉真儿扶着月珠,站在后院里晒太阳。

        汪长风又惊又喜,关心道:“才刚好点,怎么就着急到外面来了,万一滑倒可不得了。”

        玉真儿嗔道:“在床上躺了几天,再不出来走动,我后背都快长蘑菇了。再说有月珠扶着,哪里那么容易摔倒。”

        汪长风赶紧找了一张椅子,扶着玉真儿慢慢坐下,又让月珠去取水来。

        玉真儿笑道:“瞧你这一回来就忙里忙外的,也不知道歇歇。我就在这里晒会太阳就好,你不用管我的。”

        汪长风蹲下身来,握住她的手道:“看到你这么快好起来,就什么都不觉得累了。”

        玉真儿低下头,想要抽出自己的手,却又手中无力,挣脱不开。月珠在一旁看了,不由掩嘴而笑。

        汪长风柔声道:“我这两天还要赶去舟山一趟,把人手安排妥当。你在大师兄府里安心修养,有月珠在旁照顾着,等我回来的时候,想必应该就能自由行动了。”

        玉真儿点了点头,轻声道:“你放心去做事吧,不必挂念我,有大师兄和月珠他们在呢。”

        汪长风看着玉真儿已经渐渐红润起来的脸庞,一时呆住无言。

        两日之后的清晨,汪长风一切安排妥当,便带上寻龙卫三司的两个属员,以及刘致远等十几个护卫,一行人骑马出了正阳门,一路往舟山方向而去。

        郑和担心纪纲上次袭击不成,又在半路安排新的刺杀,便让汪长风带上了十几个最精锐的护卫,以策安全。这样的实力,即便遇到几十个锦衣卫,也可以从容周旋。同时安排人手暗中盯住锦衣卫衙门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就立刻着手布置。

        汪长风骑在马上,不禁心中感慨起来。仅仅半个多月前,自己赶着马车,带着玉真儿两人从舟山长途跋涉进京,虽然身上银子不多,不敢铺张浪费,三人倒也其乐融融,一路上欢歌笑语,好不自在。如今走在来路上,似乎昨日的种种又出现在眼前。

        只是才十几天时间,汪长风的人生已彻底改变,这种改变也影响到了玉真儿,乃至其他在他身边的人。他心里明白,接下来要打起十分精神,全力应对,才能不让身边的人伤心,也不让自己伤心身边的人。

        想及此处,汪长风一纵马,率先向前飞驰而去。

        舟山码头,渔船依然密密麻麻,渔市上叫卖声此起彼伏,熙熙攘攘。

        码头边,汪长风正悠闲地坐在一间茶铺里,边上泡着一壶上好的龙井,怡然自得地看着眼前的那条渔船在卸货。

        刘致远等几个护卫站在汪长风的身后,警惕着观察着周边的人群,都在暗中嘀咕汪大人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喝茶,到处都是鱼腥味,还一呆就是两天。

        那条船很熟悉,正是汪长风当日半卖半送给了余家兄弟的那条。此刻余家兄弟二人正在带领船上的几个渔夫往下一篓一篓搬着渔获,显然这次出海收获颇丰。

        汪长风等了两日,终于等到了自己想要见的人。

        余家兄弟终于卸完了货,大哥余不同在船上整理着渔具,余不异却跳下船来,在岸边伸了一个懒腰,活动了几下四肢,显然这趟出海并不轻松。

        一转头,余不异咦了一声,好像不敢发现自己的眼睛,又仔细瞅了瞅,突然大叫道:“哥,汪大哥回来了!”

        没等余不同反应过来,余不异已向着茶铺大步跑了过来。

        汪长风微笑着起身,走出茶铺,迎着余不异走去。

        两人来到近前,汪长风一拳击在余不异的胸口上,笑着道:“你小子倒是越来越结实了!”

        余不异嘿嘿傻笑着,没有说话。

        此时余不同也跳下渔船,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来,对着汪长风一抱拳:“汪大哥,咱们又见面了!”

        汪长风微笑着抱拳回礼,道:“这次出海看着收获不错?”

        余不异自豪地答道:“那可不,这次出去了一个月,光是大黄鱼就捞了四五百斤,还有其他不少好东西,怎么也得卖个三四十两银子。”

        余不同摇头道:“别乱吹牛,如今行情没那么好,能买二十两就不错了。”

        汪长风知道这俩兄弟一个稳重,一个洒脱,笑道:“如今有一个更好得买卖,既不是二十两,也不是三四十两,而是一年几百两,你们俩有没有兴趣啊?”

        余不异一听差点跳起来:“汪大哥,您不是在开玩笑吧?我们俩一年能挣几百两银子?”

        汪长风点了点头:“绝无虚言。”

        余不同却没有弟弟那般兴奋,反而有些疑惑地问道:“汪大哥,您别怪我多心,您说的那买卖不犯王法吧?”

        汪长风早知道必有此问,笑道:“犯王法的也不找你们俩这种老实巴交的了。走吧,去你们家里慢慢说。”

        余家兄弟本来有些疑惑,突然看到汪长风后面跟着好几个护卫,个个气宇轩昂,倒不像是干坏事的山贼之类的,便交代人看到渔船,带着汪长风一路走回村里。

        余不异没有哥哥那么多想法,一路走一路给汪长风介绍:“汪大哥,您是头一次来我们这里吧?我们这叫余家村,全村几百户人家,全部姓余。”

        汪长风颇感兴趣,问道:“那就是都是本家了?是不是祖上从哪里迁来的?”

        余不异道:“具体辈份分不太清了,反正都算是自己人。听村里老人说还是北宋年间躲避战乱迁来此处的,都几百多年了。”

        汪长风点了点头,心想如此甚好,倒不用去别的地方招募人手了。

        来到余家兄弟家里,几间泥房,顶上还是茅草铺就。家里没有别人,两人的双亲已经过世,自己也都尚未成家。

        余不同赶紧张罗着给汪长风沏了热茶,道:“家里没啥好东西,一杯薄茶,汪大哥不要嫌弃。”

        汪长风端着茶杯,不禁心里有些感叹,道:“你们俩如此勤苦的捕鱼,到头来也不过这个光景。跟着我做事吧,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