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人浮槎

第(1/2)页

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汪洋东海之上,碧波万顷,微风。远远的,一艘小船逶迤驶来,船头站着一个青衫男子,正在摇头晃脑吟诗。

        “古有骆宾王,今有汪长风。老骆虽然诗情比我强一些,却不如我这真正浮槎海上的逍遥。海天一色,美人相伴,世间极乐也不过如此了吧。”只见汪长风吟完骆宾王的《浮槎》诗,犹自不满足,又自言自语夸了自己一通。

        后舱传来玉真儿的声音:“臭小子,别装你的清高了,闲着没事也不过来帮忙,把我和月珠都快累死了。”

        月珠捂嘴笑道:“真儿姐姐,就让他自在一会儿吧。这两天他憋在船舱中坐立不安,倒别憋出个好歹来。”

        汪长风摇头叹道:“你看看,都快嫁人的人了,还不如一个小丫头懂事。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啊。”

        三人劫后余生,在天枢岛大破倭寇船只之后,一路顺风南下,经过两日不停得奔波,此时距离天枢岛已有两三百里之遥,即使有生还的倭寇前去报信,一来一回也早已赶不上了。汪长风知道已基本脱离险境,这才放松心情,在船头逍遥起来。

        这两日逃命虽然辛苦异常,好在有一大一小两个美人相伴左右,倒也不觉枯燥。玉真儿虽然不善厨艺,月珠倒是一个好厨娘,简单的海鱼之类经她巧手烹制,更加鲜美异常,让汪长风和玉真儿每顿都吃得杯光盘尽,犹不满足。

        汪长风从心底希望这种浮槎海上的日子再久一些,只是知道自己身负师命,又有大师兄的约定,总是要上岸才是。

        只见玉真儿从后舱走出来,啐道:“别光会耍嘴皮子,船上可没什么东西吃了,汪大爷是准备饿着肚子吟诗吗?”

        汪长风拍了拍胸脯:“说吧,山珍海味,飞禽走兽,但凡叫得出名字的,大小姐只要想吃,小爷我都能想办法给您弄来。”

        玉真儿自然不信:“少吹牛,咱们是在海上,哪来的山珍,飞禽走兽更不可能,你倒有本事给我变一个出来看看?”

        汪长风故作正经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海天异域志》里有云,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原是一片混沌,也就是一片汪洋。后来慢慢天地既分,生出了陆地,那些海中的生灵也逐渐来到岸上生活。是故但凡天上飞禽,地上走兽,乃至花果树木,在海中都能找到对应之物。”

        玉真儿哂道:“可又是胡说,地上有老虎,我在岛上多年,怎么没听说过海中也有老虎?”

        汪长风摇了摇头:“非也非也。你还是见识太少了,《海天异域志》地物篇说过,南海之中有鱼,称作虎鲛,虎面蛇身,能御风而行,一日千里。咱们去不了南海,怕是没机会亲眼目睹了。”言下之意,颇为遗憾不已。

        玉真儿被他逗笑了:“反正你那本书上的东西大家都没见过,随便你怎么编排。”

        汪长风道:“真不是编排。飞鸟都见过,飞鱼你可曾见过?”

        玉真儿摇头道:“会飞的鱼?好像没听过,像小白那种从水里跳一下也不算吧。”

        汪长风眼睛盯着海面,道:“你很快就会看到了。”

        玉真儿奇道:“在哪?”话音刚落,只见似有一道白线从船头飞过,汪长风突然伸臂一捉,手中已多了一条尺许长的白色小鱼,正在汪长风的手里摆动不已。

        汪长风笑道:“如何?”

        玉真儿不知道他有了什么办法,竟然真的捉住一条会飞的鱼。

        正在愣神之时,又有数条白线迎着船头飞来,竟然直扑玉真儿面门。

        玉真儿大惊之下啊了一声,本能地伸出手掌去挡,只听啪啪几声,几条同样大小的白鱼掉到了甲板上,还在地上四处跳跃。

        汪长风大笑道:“快去喊月珠出来,咱们的粮食来了。”

        只见瞬间有更多的白线飞了过来,铺天盖地,根本无从遮挡,有些撞到两人身上,有些撞到船上,有些又掉进了海里。

        玉真儿此时才反应过来,惊喜地大喊:“月珠,先别忙了,快点找东西出来接鱼啊!”

        月珠拎着两个木盆从舱中跑出来,一看船上的景象,也被惊在原地,喊着:“鱼,鱼,好多鱼啊!”

        汪长风见两人吃惊的样子,摇头道:“两个木盆怎么够用,赶紧再去找几个大些的,竹筐、木箱都行。”

        玉真儿一听此言,赶紧拉着还在吃惊的月珠进入舱中去找盛鱼之物。

        不过片刻功夫,等玉真儿和月珠搬着竹筐,抱着木箱出来之时,飞鱼却渐渐没了,只剩下零星还有几条在船头划过,扑扑跌入水中。

        玉真儿问道:“怎么突然就没了?也太快了吧。”

        汪长风笑道:“这还不够咱们吃得?你到底有多大胃口。”只见甲板上层层叠叠堆了好几层鱼,底下的鱼被压得动弹不得,上面的鱼还在不停翻身跳跃。

        玉真儿赶紧招呼着月珠捡鱼,生怕那些鱼又飞回海里去,那可就白高兴一场了。

        手忙脚乱之下,甲板上的鱼足足装了两大筐,还加上一个箱子两个木盆,看起来足有一两百斤之多,足够三人吃上半个月了。

        等忙完了,玉真儿才发现汪长风一直没有动手,正在边上笑嘻嘻地看着自己两个忙活,怒道:“油瓶倒了都不扶是吧?一会儿月珠做好了鱼别给他吃,馋死他!”

        汪长风苦笑道:“我说大小姐,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咱一下子不劳而获得了这么多鱼,总得感谢一下某人吧。”

        玉真儿气道:“要感谢也得感谢老天爷,这事跟你有何关系?”

        汪长风叹了一声:“你以为我这半天呆在船头都在赏景吟诗吗,从早晨起来我就观察到这条鱼汛,一路指挥你们跟踪至此,否则茫茫大海上,您老人家以为就那么好运气能遇到这些飞鱼?”

        玉真儿这才明白原来是汪长风早就知道会遇到飞鱼,怪不得刚才他胸有成竹的模样。这小子看似满嘴没个正经,但好像又每每有些惊喜。只是看他居功自傲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没好气道:“罢罢罢,都是你汪大爷的功劳好了吧?一会儿让月珠多做几条鱼给你,看不把你的肚子撑破。”说完自己先笑起来。

        汪长风走上前去,说道:“鱼捡完了,该我汪小爷出手了。”身子一蹲,一手抱起一大筐鱼,大步向舱内走去。

        玉真儿笑道:“这还差不多。”一边说着,一边和月珠两人抬起另一个木箱,走进舱去。

        这倭寇的船上别的食物储备倒是不多,唯独酒着实不少,足足有十大坛,都是极烈的烧刀子,一口下肚烧穿肠的那种。想来倭寇在海上也没什么娱乐,只能互相斗酒。

        汪长风在岛上喝酒机会不多,但是倒也没醉过。就着月珠烧的一桌红烧鱼、清蒸鱼、杂鱼煲,加上又心情放松,便放开了喝起来。玉真儿和月珠却不胜酒力,只看着汪长风自饮自酌,独得其乐。

        几碗烧刀子下肚,汪长风觉得有些轻飘飘起来。这几天连日困乏,精神一直紧张,此刻酒力上头,便觉有些支撑不住。

        玉真儿看出他有些醉了,便道:“这人也真是,自己喝都能把自己灌醉。快去后面躺着吧,这里有我呢。”

        汪长风嘿嘿笑道:“有劳小师姐了。咱们沿着当下的方向往南便是,只是注意周围船只,如果有问题随时叫醒我。”

        说罢,竟在边上找了一块平整点的地方,倒头便睡。原来后舱一直是玉真儿和月珠的住处,汪长风这几天基本都在前舱打地铺。虽然玉真儿让他去后面休息,但汪长风此刻酒气熏天,这点自觉还是有的。

        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汪长风从来没有睡得这么香甜。

        一觉醒来,舱中正点着一盏油灯,人声皆无。

        汪长风缓缓站起身来,摇了摇头,觉得酒劲基本下去了,体力倒是恢复了不少。慢慢走到后舱,一看玉真儿和月珠正在和衣而睡,像两只小猫一样靠在一起,鼻息轻微不可闻。

        汪长风走过去,找了两件衣物,给她们盖在身上。海上夜里风寒,吹到了难免着凉。

        转身走出舱外,只见满天繁星,倒是没有月光,看样子已经是后半夜了。这一觉足足睡了六七个时辰。

        左右闲着无事,又无人打扰,汪长风就地坐在甲板上,运起自然感应的功法,缓缓地与四周的气息产生感应交流。

        似乎这次是在茫茫大海之中修行,汪长风片刻便觉得自己好像化为沧海中的一滴水,四周被汪洋包围着。他似乎可以感受到海里无数的生灵正在四周游荡,四周还有数道洋流经过,翻滚向前。

        远方似乎还有几条捕鱼的小船,正飘在海上休息,船头挂着一点渔火。

        再往远处去,似乎就是一片苍茫,感应不到了。

        大海之上,天地广阔,自然雄浑之气纵横其间,本来就是最适合修习此种功法的场所。在外界源源不断的气息涌入之中,汪长风只觉丹田处的气海波涛汹涌,范围越阔越大,最后化为丝丝涓流,融入周身经脉,全身都变得暖洋洋起来。

        汪长风不知道自己此刻功力又精进一层,已迈上自然感应功法的第五阶,便是空海大师修行多年,也不过是第八阶的高手,再难往上精进。

        这种功法首重基础,在低阶之时并无过人之处,只不过强身健体罢了。一旦迈入五阶之上,则功法的威力迅速显现,以空海大师八阶的水准,已是不世出的绝创派祖师爷一人可以达到。至于十阶大成的境界,已具备毁天灭地之能,近似神力,恐怕只存在于传说之中。

        以汪长风目前的阶位,在无人干扰之时,已可以感应到方圆十里以上的气息变化,只是他自己还不知道。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听到一声大喊:“你怎么坐在这里打坐?不怕着凉吗?”

        汪长风猛然从冥思中醒来,四周已天光大亮,回头一看,只见玉真儿正惊讶地看着自己。

        汪长风起身笑道:“本来只是坐一会,没想到一进入状态就不知道时辰了。”

        此时太阳渐渐升起来,海面上霞光万丈,蔚为壮观,饶是汪长风和玉真儿两人一直在岛上长大,看到这种景象也不禁呆住了。

        远处海面上出现了点点渔舟,早起的渔民已开始赶海了。

        只见成千上百的渔船里突然有一叶小舟窜出,小舟上只有两人,一人驾船,另一人却倒提一柄两股鱼叉,一脚踩在船头,俯身专注地看着海面。

        突然,只见那人身子一侧,右手一抖,手中鱼叉如离弦之箭,瞬间没入海中大半,那人一俯身,猛地一拉,鱼叉上赫然扎着一条三尺多的大鱼,正在摇头摆尾,奋力挣扎。那人快速倒退两步,将那鱼叉往船板上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