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报名

第(1/2)页

半个月之后,  南北坡小学正式改名为秀峰山农场小学,并分配下来五个公办教师指标。

        听到这个消息,陶南风在农场的声望空前高涨。

        人人皆知她为了争取五个公办教师指标,  与京都来的高手对决,拼尽全力方才获胜。

        她是为了谁?她不是为自己谋私,  而是为了老师、为了学校、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们。这么一个一心为公、敬业奉献的好知青,谁不夸赞?

        陶南风这几天走在路上听到的都是溢美之辞,  耳朵都快起茧了。

        八月下旬,  眼看着小学建设进入收尾阶段,终于可以稍微轻松一点。

        天气热,陶南风特地一大早出门,  刚走过知青点,  就被三位老师拦住。

        “陶科长,  谢谢你为我们三位老师争取编制,  这是我们的一点小心意,请你一定要收下。”李敏丽提着一篮子一大早捡的知了猴,不由分说地塞进陶南风手中。

        赵英杰送的是一袋炒熟的南瓜子、孙原老师送的是一包晒干的胡颓子,都是孩子们爱吃的小零嘴。

        面对大家的心意,  陶南风嘴上拒绝,  其实内心早就软了。

        “鼠性”渐浓的她,越来越抵抗不了小零食的诱惑,除一日三餐正常饮食之外,  她的床头总会准备些饼干、糖果、瓜子、花生平时吃着玩儿。

        此刻的陶南风抿着嘴摇头、摆手,一副高冷模样,可是那双漂亮的大眼睛亮晶晶的,透着股天真的热烈。

        李敏丽扑哧一笑,这才像个十八岁的少女嘛,  她拉了拉陶南风的长辫子,温和地说:“知了猴模样虽然难看,可是炸着很香,一咬嘎嘣脆,好吃得很。你要是喜欢,我再送点来。”

        陶南风接过三位老师送来的零食:“谢谢,这些就够了。暑假期间你们不回家了吗?”

        李敏丽回答:“我们三个已经在这里成家,而且学校现在盖房子,有好多事需要帮忙,不回岳州了。”

        陶南风将装零食的篮子递给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萧爱云:“你想当老师吗?有寒暑假,还能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萧爱云愣了愣,半天摇头道:“我跟着你。”

        陶南风其实也在思考大家的未来。

        她喜欢建筑,肯定会将基建进行到底。

        叶勤喜欢种植,李惠兰喜欢医学,两个人工作都与爱好相关,工作愉快。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是萧爱云做的却不是她喜欢的。

        萧爱云一来农场就分配到修路队,一直和陶南风在一起。她没有说过喜欢搞基建,也没有说过更想做什么。如果要问她,她总是说要和陶南风在一起。

        萧爱云并不是喜欢,而是害怕改变,下意识地依赖着陶南风。

        修路、盖房都是野外作业、日晒雨淋,哪怕照顾萧爱云把她分到后勤保障部也一样辛苦,陶南风想让她换个工作。一直让她依赖自己,陶南风担心最后会害了她。

        萧爱云性格活泼开朗,情感丰富,喜欢孩子,又有正义感,这样的人应该挺适合当老师。

        陶南风认真地看着她:“你好好想一想,喜欢当老师吗?工作还是得自己喜欢。”

        萧爱云执着地摇头:“不,我要跟着你。”

        她拉着陶南风的胳膊不肯撒开,“你在修路队,我就在修路队;你在基建科,我就在基建科,跟你在一起我才安心。陶南风,你是不想让我跟了吗?你嫌弃我帮不上忙了吗?”

        萧爱云忽然想起向北曾经批评过自己的话,忽然情绪便低落下来。她跟着陶南风,是不是一种负担?自己根本帮不上陶南风什么忙……

        陶南风曾经也是因为旁人一句话而情绪低落一整天的人,自然看得出来萧爱云的心里有些难过,她轻轻拍了拍萧爱云的手背,微笑安慰。

        “我不是嫌弃你,只是觉得你总跟着我,没时间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当然想让你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有人陪伴也是一种幸福,陶南风非常感激萧爱云一直以来的温暖陪伴。

        李敏丽在一旁听着,笑着对萧爱云说:“你是大城市来的高中毕业生,肯定懂的比我们还多,如果你喜欢当老师,可以来报名呀。公办教师还有两个编制指标,民办教师农场也会拿出来三个指标,女孩子当老师挺好的呀。”

        孙原老师加了一句:“江城远,要是你有寒暑假,不就能回家探亲了?”

        对呀!萧爱云眼睛一亮。她现在农场基建科根本没有假期,但是当了老师,不就能回家了?哪怕争取不到公办教师的指标,民办教师也不错啊,听说这次向场长开出重金,知青如果当老师,每月十六块钱补助照发,另加十块钱民办教师津贴。

        这么一想,萧爱云心动了。

        她是家中老三,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作为夹心饼干向来不得父母的关注。她便将这份被忽视的心酸化作读书的动力,在课本、教室、考试中寻找到一份存在感。

        课堂问题回答好,老师会表扬;

        作业做得好,同学会夸奖;

        考试成绩好,拿着奖状回家,父母会高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