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第(2/2)页

自己带碗来,只要两文一碗。”

        此话一出,当场有人拿出三个大子,要吃她们家的酸梅汤。

        还有人嘟囔着,茶水也要三文一碗,这可比茶水好太多。很快一碗酸梅汤下肚,当真觉得头脑清醒了不少,暑气也消了大半。也有人当真拿了碗来吃,邓媛俪娘果然只收他两文。

        本就是降暑解渴的东西,味道也相当不错。再加上小书生们口口相传,众人很快便在酸梅汤摊前面排起长龙队来。

        看字的看字,喝汤的喝汤,一时间好不热闹。

        刚刚还想看邓媛俪娘笑话的摊主,也没想到两个小姑娘的酸梅汤居然卖得这样火爆。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

        那卖粥妇人心中有气,又忍不住骂道:“两小丫头能卖什么好东西,左右不过是骗人弄鬼罢了。”

        原本还想跟她买粥的小书生,听了这话,瞪了她一眼,直接拂袖便走了。嘴里还念念叨叨不知在说什么。

        这时隔壁摊主说道:“本来就是小孩儿家,你跟她们计较那么多做什么?”

        一时间,卖粥妇人反闹了个没脸。

        卖梨的小老儿掀了掀眼皮,到底还是说道:“她们这卖水的买卖也就是一时的,总归长久不了。”

        谁想话音未落,俪娘已经敲了敲桶子,对众人说道:“今日酸梅汤已经卖完,众位明日再来吧。”

        但凡喝到酸梅汤的人都说好,也有人想再吃一碗。于是便问她们,“明日中午也来吗?可要多熬些酸梅汤才好。”

        俪娘邓媛一口应了下来,又在众人的围观中,收拾水车离开了。

        她们走后,吴城才从书院里慢悠悠地走出来。正想吃些什么好,却见同窗们手里正捧着酸梅汤。吴城便上前问道:“你们喝的这是什么?”

        蓝衣同窗便开口道:“吴兄,你来晚了。方才有两个小妹来这里卖酸梅汤。她们写的字极好,这酸梅汤也好喝得紧。自己带碗,还能便宜一文钱。很快就被抢光了。”

        另一同窗也说道:“是呀,听闻她家这酸梅汤倒有许多妙用。我吃着心里爽快得很。吴兄倒是可惜了。”

        吴城一心读书,向来不重口腹之欲,因而也并不觉得惋惜。他又到别的摊位买些吃食。

        正排队间,远远便看见高高壮壮的邓喜,正跟着一位捕快向这边走来。两人都穿着官服,站在人群中却是极显眼的。

        吴城和邓喜自幼便一处读书,关系也算融洽。一见他来,吴城连忙开口招呼道:

        “邓兄,今日怎么有空到书院来?”

        邓喜本来还在人群里张望找人,见了吴城忙几步上前跟他打了个招呼。

        吴城便问邓喜,特意到这里来可是有公务在身?

        邓喜摇头说道:“哪呀,我不过是过来看看。”

        正说着,他那同事已经招呼道,“喜子,我问了人已经走了,咱们来迟了,明日再来吧?”

        邓喜应了一声,又同吴城聊了两句便回去了。

        吴城看着他的背影,一肚子话想要说,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年少时他带了三巧儿,邓喜带着媛儿,几人也常凑在一起嬉戏。

        邓家兄妹天生好性子,说话办事都十分大方爽利。那时候,媛儿生的面团一般,面上总是带着几分笑。

        吴城从小便发现邓家兄妹都是极聪明灵秀的。可邓喜并没把心思都用在念书上。他会跟猎户习武进山打猎;也会同村里的木匠,学些打造家具的技巧;还会认草药,还会打算盘。似乎就没有邓喜不会的。

        至于媛儿总是懒洋洋的,还嘴馋。她身上总有一些甜滋滋的味道,就像是吴城吃过的城里最好的糕点。

        明明就是不愿上进的两兄妹,早早便被他远远落下了。

        可也不知怎么的,那两人在吴城的记忆里却是如此明媚鲜活。就像夏日里邓媛送他的那颗井水里拜过的清凉果子。咬上一口,满嘴清甜,一股凉爽浸入心脾,久久无法忘怀。

        前几日,母亲忽然提起想给他说门好亲。不知怎么的,吴城突然就想起了邓家的媛儿。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