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暴露危机

第(1/2)页

道荣治洛阳,城繁业盛,司马雄受挫,四境乍宁。
  然天下多事,未可安心。
  不意洛阳宫中有变,宫吏贪謇,内奸外联,窃取机密,欲泄国事于外。
  此事震动朝野,示我国内安全存隙矣。
  是时,一小吏也,常事翰林院,专职抄录,不甚显赫。
  久居庙堂之下,犹如蝼蚁,未尝觉其有大用。
  然其心腹日广,欲望如焚,逐渐与邻国谍者交往密切。
  谍者善变,乘虚而入,窃国家之要务,图以利其国,此吏亦欲借以自重。
  忠臣李儒,侍中也,素知机要,恪尽职守。
  一日,巡视宫内,见此吏行迹可疑,密谈异人,心生疑窦。
  深思熟虑,觉此事关重大,不宜迟疑,遂急报于上。
  道荣听闻,心惊肉跳,深觉内患难测,乃令李儒密议对策。
  李儒踌躇满志,献策曰:“臣请调动‘八千金骑’,严设卡点,夜以继日,严查出入,务必擒贼。”
  道荣从之,即刻颁下密令,召赵元急驰兵马,分布洛阳要道,严防贼人潜逃。
  赵元乃都统之佐,勇猛精悍,接命而行,不敢有失。
  与此同时,道荣自省内务,遍察宫中吏胥,发现此事牵连外籍商贩若干。
  心知此非偶然,洛阳内部或有更多潜伏之敌,乃下令严审一切与外人商贸之事,详查其来历,不放过一丝一毫之疑。
  城门守卫自此加严,赵元夜以继日,调派密探,四处搜查,严审来往之人。
  数日之后,果在城北旅店内,将一伙奸细与其同党擒获,缴得机密文件若干,防止重要情报外泄。
  道荣闻报,心中虽然稍安,然而内心深处,却仍是波澜不宁。
  道荣深知此事非一朝一夕可解,乃召群臣大议。
  坐中文武百官,皆聚首议事堂。
  道荣端坐高位,目光如电,缓声而谈:“朝中近事,皆知其事之紧迫矣。奸细虽擒,内患犹存,吾欲从根本治之,求诸卿善策。”
  李儒首先起身,稽首而对:“陛下圣明,内奸虽捕,内忧犹深。臣以为宜加强宫中及要地之守卫,设立更严密之检查制度,严防死守,确保不再有类似窃密之事。”
  言毕,颇有自信之色。
  道荣点头,视转赵元:“赵卿,汝负责守卫,汝意何如?”
  赵元身形魁梧,声如洪钟:“陛下,臣认为,除卫城之策外,宜再派密探深入民间及商贸之中,探查无形之敌。此外,加强与邻国间的情报收集与交流,广招耳目,方能事先防范。”
  一名文臣亦起身谏言:“陛下,外敌可御,内奸难防。宜重审内部人员,尤其是外籍人士之动静,严审其背景,避免重蹈覆辙。”
  言辞谨慎,提醒着朝廷的疏漏。
  道荣沉吟良久,目光扫过群臣,终于发声:“尔等之言,吾皆铭记于心。但除此之外,尚需建立更完善的情报体系,以防未然。”
  言罢,目光转向朝中老臣,示意其发言。
  老臣年迈,经验丰,缓步前曰:“陛下,情报之事,关系国家安危。臣以为应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全国情报工作,不仅限于军事,亦包括经济等各方面。设立专门部门,配备精通各国语言及文化之士,实时掌握周边国家动态。”
  道荣听后颔首,又问:“尔等谓宜立何名以示其职?”
  老臣思虑片刻,答:“臣以为可名之为‘国事监察司’,昭示其职责之重,监察国事,无所不包,无所不察。”
  会议一片肯定之声,道荣遂定下策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