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金骑突袭

第(1/2)页

道荣于朝中主政,李儒诛后,朝廷虽清,而边境之事,犹需严守。
  北疆敌国,常有觊觎之意,时或遣小队骚扰我边。
  道荣深知此危,故密召赵元于内堂,图一策以静边患。
  道荣曰:“边境之事,非等闲视之。今敌国虎视,我虽强大,亦应出奇制胜,以镇压其气焰。”
  赵元闻言,肃然起敬,颔首应命。
  道荣续曰:“汝可挑我大洛阳之精骑八千,夜行秘不发声,直捣敌境,令其措手不及。”
  赵元心悦诚服,遂退下,密谋大事。
  于是,赵元夜召武将,选精锐之骑,皆胸有城府,足智多谋。
  兵分两路,一路佯攻,一路深入敌后,烧其粮草,扰其军心。
  行前,赵元饮将士曰:“此行虽险,然机会一线,须臾不可失,刻不容缓。”
  众将士皆拜服其命。
  赵元精选兵器,令众将士携带轻便者,如短戟、弓箭,使得夜行更为便捷。
  星月之下,军令如山,八千金骑,整装待发,士气如虹。
  夜半时分,赵元领骑,密不发声,出洛阳北门,径向敌国边境。
  月黑风高,正是用兵之良机。金骑如鬼魅般,悄无声息地穿行于草木山林之间,速度极快,直逼敌境。
  至接敌地界,赵元命兵分两路,一路佯攻主营,以分敌之兵力。
  一路则直奔敌后,以火攻为主,纵火焚烧敌人粮草。
  主营之敌,闻攻声震惊,分兵抗击,自乱阵脚。
  而后营之敌力已弱,疲于奔命,未能及时应对。
  赵元见其计行,随即令兵速撤,不留后患。
  敌军虽然追击,然夜色深沉,加之不熟悉地形,且粮草已失,士气全无,只得望尘莫及。
  是夜,金骑行动干净利落,几无损失。
  以下为《金骑突袭》故事的第二部分,继续以文言文扩写而成,大约700字:
  赵元自北疆速回,直入皇城,召见道荣。
  道荣见其返,心中喜甚,急问其行军之状。
  赵元跪报曰:“臣受命出兵,夜行密谋,已燔敌粮,扰敌营,敌军虽追,因夜色及地形之不熟,加之粮草已失,士气大挫,未能逾我骑之速,臣与众将士皆已安全归来,此行几无损失。”
  道荣闻言,大喜,赞曰:“赵元,汝用兵如神,此番行动,实展我军之威,北边诸敌,必不敢再轻视。”
  赵元再拜,谦虚答曰:“臣才疏学浅,皆因主公英明神武,乃敢一试。”
  道荣笑曰:“汝谦逊可嘉,然此次成功,实赖汝之智勇。”
  随即宣命左右,颁赏,赏金骑将士甚厚。
  次日,道荣于朝会上,广宣此次突袭之功绩。
  文武百官皆集,道荣端坐高堂,声色俱厉,言及边疆之事,及此次成功,颂赞赵元及金骑之功。
  道荣曰:“以平靖边疆为己任,赵元此次领兵出征,其速战速决,狠准猛烈,实为我边疆之福。”
  顾左右,又曰:“诸卿有何见解?”
  时为宰相之周翰,进前曰:“选将用兵,皆得其妙。赵将军深夜突袭,其策略之妙,实为后世楷模。此次大捷,实为我雄图之展示,亦令四方知我之强,圣明之至也。”
  众卿闻言,皆称颂。
  道荣闻众卿之言,心中大悦,遂发檄文至四方,宣扬此次金骑之功,令天下知晓我军之强。
  亦使四周小国闻风丧胆,自此不敢有异。
  于是,道荣加强边疆之防,严命赵元继续督训金骑,强其战力,以备不测。
  赵元虽已获封高位,然不骄不躁,日夕思如何固守边疆,训练精骑。
  以下为《金骑突袭》故事的第三部分,继续以文言文扩写而成,大约700字:
  道荣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