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寒月明(六)

第(1/2)页

太极殿内外戒备森严,玄甲重重,遮挡着窗棂递来的光。

        沈婉跪于殿中,胆怯使她发颤,却依然恪守礼仪,脊背不曾弯曲分毫。

        刘期双手交叠打量着她,观她逐渐摒弃恐惧,那双明眸变得平静,忽而笑了。

        “我唤你来,只为一事。我曾见过你在《灵语》中所言,也知你行于代国,生于赵国,你可愿为我仔细讲述两国民生现状?我为君王,却难以得知黎民所需,臣子们怕我忧心,自继位以来,从不曾讲述实情,不知女郎可否为我解忧?”

        沈婉闻言一怔,“亭侯也会瞒着王上?”

        “是,今日之言,女郎勿要告知他人。”

        刘期止笑,望向远处,目光哀恸。

        “我欲为民做事,女郎勿要隐瞒于我。”

        闻君王恳求,沈婉惶恐伏地,良久难言,颤抖不止。

        颤抖并不是惧,而是叹。

        生逢乱世,民生多艰,昔日她之心愿,不过薄田几亩,唯求温饱。

        如今面见仁君,感慨不已,不知所言。

        刘期以为她惶恐,再道:“平山一役,沿途所闻,令我痛心至极,民为国之根本,怎能遭到如此轻贱。我贵为君王,当为民励精图治,九死不悔……”

        沈婉轻叹出声,哽咽难忍。

        “我虽生于赵国,却历经磨难,所见所闻,悲惨不足形容。可十七年来,从未听闻君王为民如此,王上仁德,必能让天下黎民逃脱此境。”

        “婉,必定知无不言。”

        太极殿内君民相望,坐于远处的史官微怔,提笔记下两人所言。

        自前朝末年,史官再不能君举必书1,君主皆为昏君,言辞皆需斟酌再三。

        史官们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2的品行,已逐渐消逝。

        这是第一次,史官直书其事。

        太极东殿外,众人缄默无言,不知如何作答。

        观风雪肆虐,严寒之下,又有轻微抱怨。

        牧衡垂眸,掸落黼裘积雪,踏上石阶。

        每行一阶,便稍作停顿,唤身侧官员称谓。

        十二国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魏朝百官皆士族出身,终日放浪形骸,不闻政事。他们刻意避讳朝政,为的不过利益二字。兴国首要,为民生发展,泽山改革剥夺了士族侵占土地的权力,使得他们人人自危。却丝毫没曾想过,门阀拥有权力,享受风流奢靡,皆系于百姓。

        直至百阶之上,牧衡寒声再问:“诸位心中,黎民之苦,难道比不得传言?”

        “不敢。”百官齐声,却鲜少有人敢抬头看他。

        不知是否有人心有愧疚,风雪中传来阵阵叹息。

        却还是有人壮胆发问。

        “辽东牧家,门阀之最,玄学之最,所占土地广阔,亭侯也曾隐居竹林四年,难道真要将这些拱手让人?我等心向风流,士族中不乏才华名士,若一再改革,我等该置于何地?”

        “亭侯言论,实在有失偏颇,为臣为民皆效力君王国家,民苦则国盛,何必如此。”

        牧衡望向此人,平声道:“尔等未曾见识民生,不知此苦非劳作之苦,我不怪罪。只问诸位,前朝覆灭,源于何罪?”

        阶上不闻答复,百官相窥无言。

        前朝覆灭,乃太后擅专,宦官干政,奸臣当道,这些的背后,源于门阀自身的腐朽,灵帝时期,士族甚至超越皇权。

        阶上百官,都曾经历那段黑暗,门阀自立为主,狼子野心众人皆知。

        牧衡垂眸,叹道:“魏国,当引以为戒,我自为表率。”

        “心怀高远,本无碍俗尘,不该固步自封。”

        牧衡抬步往太极殿前走去,风雪汹汹,他却拂袍而跪。

        他跪,百阶众官也需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