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第138章 历史,在不知不觉中便发生了改

第(1/2)页

第138章  历史,在不知不觉中便发生了改变……

    初春时节,草长莺飞。

    大汉长安城,恢宏威严,四方之地百姓商贾云集,繁华阜盛,热闹非凡。

    然而,大汉北方却又军情急来,匈奴再次侵扰边境,屠杀边境汉民,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汉武帝刘彻闻之,大怒,当即派兵去往边境,抵御匈奴之兵。

    与此同时,前几日汉武帝刘彻向全国征招出使西域之臣,良久过去,未有一人挺身而出。

    然而就在今日,突然有消息从宫中传出,有人应召,自愿前往西域。

    酒肆之中,百姓听闻此事,脸上露出惊叹之色,不禁感叹道:

    “未曾想,竟有人甘愿前往西域,真乃勇猛也!”

    只见酒肆之中,几个汉子之间,一人脸上露出敬佩之色。

    “西域之地被匈奴人所掌控,且就在前一段时间,匈奴再次南下,屠戮我汉人!”

    “如此危险之时,他竟然敢出使西域,吾也佩服至极!”

    “就是不喜欢其为谁,姓名为何?!”

    一人脸上露出遗憾之色,似乎只要知道了出使西域之人是谁,便立刻前往拜访一般。

    “……”

    酒肆之中,人们议论纷纷。

    新皇帝登基,除却始用年号之外,是城中百姓饭后谈资,也唯有这出使西域之事,是最近一段时间让他们最为感兴趣的事情了。

    至于匈奴叩边?

    哪年不南下侵扰汉人,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

    角落里,张骞静静的吃酒,同时听着周围之人的讨论之声,但是他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

    同时,他心中说道:“神鸟,不知如今大汉,与秦时相比,又如何?”

    张骞心中好奇,同时,更为惊叹神鸟之神异,竟然可以进入自己的身体之中。

    在宫中为郎官多年,虽然为宫廷护卫,但是却也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宫廷藏书。

    关于神鸟的传说,民间多是模糊不清,版本不一。

    而宫廷之中的藏书,大多是从秦时秦宫之中得来的,甚至于,还有完整的《秦记》。

    《秦记》之中,清清楚楚记载了秦国神鸟从天而降的一幕,让人读之向往。

    他就曾经看到书中如此描述,“秦国神鸟,有神通,可通天地,御无形之风,天下宇宙,寰宇之中,皆可去!”

    故而,必然也是可以隐藏于人的身体之中的。

    “不如秦也!”

    通过神通无形之身,隐藏于张骞体内的白止如此说道。

    “不如秦……”

    听到白止的回答,张骞脸上露出感叹之色,喃喃自语道:“古籍之中多有对秦之描述,秦军之强,秦时诸国皆不如,故而秦能一统六国。”

    “昔年,始皇帝御驾亲征,秦军前军刚至,匈奴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不敢交战!”

    “然,始皇帝率领大军一路追击,将匈奴主力斩杀,使得匈奴十几年而不敢南下牧马!”

    “当真是让人向往的时代!”

    张骞本身就有武艺在身,听闻始皇帝如此文治武功,如何不心中意动。

    “不知,汉何时也能如此……”

    张骞将杯中之物一饮而尽,随即放下一些钱财在桌案上,便起身离去。

    穿过由光滑石板铺就而成的宽大街道,张骞随即进入了一个胡同之中。

    不知转了多少弯,他来到了一个颇为破败的院落。

    院落风格甚至有秦时风格,让人恍惚。

    “此处院落曾经是秦时之人修建,时至今日,仍然存在,而院落之主人,听闻秦时也是颇有家财之人。”

    “近几十年,庭院主人心忧天下,在此处收养孤儿,不至于孩童无处居住……”

    张骞为身体中的白止解释了一句,随即进入了庭院之中。

    只见庭院里,却有一群孩童正在玩耍,不过大多是五岁左右的稚童。

    再往庭院之中走去,房间之中,却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吾欲谏言皇帝,于城中建设孤儿教养之所,为朝廷所掌。无亲人之孩童皆可入,同时朝廷也可教授孩童百家之言,假以时日,必为大汉培养贤才!”

    说着,张骞将腰间钱袋取下,钱袋之中,是他特地换好的碎银。随后放在了一旁的桌案上,便悄无声息的离去了。

    白止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有些沉默,看着张骞的举动,只是以为张骞是因为自己将要离开长安,浮财无用,故而捐献于此处。

    但是,刚刚走到街道之上,却听张骞主动解释道:“我当初初来长安,曾受恩于那院落主人,吾曾言,将来若有钱财,定然相助天下孤儿……”

    白止闻言,沉默不语。却是感觉张骞的性格却有些像曾经之人,但是又不像曾经之人那么多愁善感。

    ……

    张骞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在城中转了几日,便整理官服,然后入宫觐见汉武帝刘彻。

    与此同时,汉武帝刘彻端坐于未央宫一处宫殿之内,正听着一名侍者的禀告:

    “陛下,张骞他这几日不过是在城中闲逛,同时准备了许多出行之物……”

    侍者将张骞这几日的所作所为全都复述了一遍,甚至是张骞捐献银两与孤儿之事,也一同说出。

    听到这里,汉武帝刘彻才满意的挥挥手,自语道:“如此看来,这张骞的确是有‘信’之人!”

    信,乃是一种良好品德,周礼所推崇,如此之人,往往成就不会低。

    汉武帝刘彻放下心来,随即对外面的侍者道:“宣董仲舒入殿!”

    片刻,却见一位身着儒家服饰,举止有礼之人大步走了进来。

    “臣,董仲舒,见过陛下!”

    董仲舒当即行礼。

    “免,坐!”

    汉武帝指了指自己桌案对面的座位,示意其坐下,同时道:“爱卿所呈之书朕已经观看。正如爱卿所说,百家之言虽然多有不同,更有许多精妙之处,但是却不适合如今之大汉……”

    “陛下圣明!”

    董仲舒相貌伟岸,谈吐举止彬彬有礼,听到汉武帝刘彻之言,当即分析道:“回首先秦之时,大秦以法家改革,行法家之道,虽然秦国日渐强盛,兵卒被称为虎狼之师,但是,秦国之后,也发现了法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