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插曲

第(1/2)页

“听说了没有,那些把射雕英雄传拿回去私刻贩卖贩卖的人都坐蜡了。”

        尽管元廷迫于东海在海上的强势而宣布禁海,然而在担心海禁将断绝高丽、辽东以及日本货来源,引起相关商品物价暴涨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商人、前海盗铤而走险。侥幸的是,东海对缴纳了靖海费的非漕运船只依然采取保护,因此福江港一时间的变态繁荣起来了。

        不过耽罗岛依然被封锁着,以至于有传言说,东海已经在该岛集中了全部的水军正准备对蒙胡能的进攻给予最沉重的打击。

        “是啊,早就应该知道东海跟朝廷不对劲的,又怎么能为朝廷的过往歌功颂德呢。”

        射雕案正在江淮、江浙、福建、广西等地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从东海盗版的其他单回本也遭到了一并的禁废,只不过,这种禁废并不能让东海吃亏,反而让参与盗版的人损失惨重。

        “这帮海商原本就素来大胆的人物,不过这次吃了哑巴亏也没有地方去说,倒也算得上大快人心。”

        “听说东海之主也是从襄阳城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莫非这本书其实是影射吗?”

        除了正经的商人以外,还有一些蒙胡的探子利用东海封锁不严密的空挡潜入进来收集东海的军政情报,不过有限的情报并不能反应出东海的真实情况,反而有能误导了元廷的判断。

        “不会吧,我可听我家大人说过,所谓华筝公主者乃是昌国大长公主豁真别乞的汉译,昔日汪罕之孙秃撒合欲尚长公主不谐倒是却有起始。至于郭靖者应该是大断事官郭宝玉大人,虽然也有从太祖西征花剌子模的故事,但却与昌国大长公主之间并无关系,乃是评书中臆造。”

        说话的人边说,边看看走廊,显然对于在敌占区谈论这个问题还是颇让他有些紧张。

        “而且长春真人也昔日太祖赐号神仙、大宗师尊号的人物,所以说射雕一书应该与东海之主无关。”

        “这么说来,东海能有人写出此书来,肯定对国朝故事了如指掌喽。”

        这位叹了口气,用一副忠臣的口吻说着。

        “东海叛贼对国朝谓知根知底,而我等却在此地盲人摸象,看起来这次东征怕是又要无功而返了。”“是啊,李家的船队明日就要返航了,除了知道东海战舰如云以外,耽罗是如何沦陷的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东海有几多兵力,回去后也不知道该如何向上官交代呢。”

        “就是,内陆全系倭人异族,风俗有异、服色不同,轻易深入不得,而商船稍有东行便有东海快船围堵,要在此等情况下了解东海的实情也委实难煞我等了。”

        两个人相互哀叹着,喝到嘴里的酒也变成了苦酒。

        “算了,算了,就算回去被上官责骂一顿,吃几下军棍,毕竟这次没有白来。”

        情报上的收获寥寥,但是自己夹带的私货却是卖了个好价钱,大战将临,无论是粮食、桐油、精铁、布匹都是炙手热的俏货,而从福江带回去的烈甜酒和琉璃器倒也是贿赂上官的好东西,一来二去也许既不用受皮肉之苦,自己还能小有补益呢。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大内氏既然反乱,幕府在西国的最后基业于是立刻土崩瓦解,数万幕府军顷刻之间只剩下了不到百余人的残兵,惶惶中,丢盔卸甲的逃亡长门的不知凡凡。

        然而面对排山倒海一样涌来的倒幕力量,已经没有回天之力的金泽时业和名越公时只能退守长州国府城、鸟越山城和妙见山砦等极少的据点。

        “主公,东海的使臣求见。”石槌神社的大内氏的本阵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东海来的使臣?”

        已经获得了朝思暮想的五州太守的大内弘家的脸瞬间阴沉了下来,东海曾经再三暗示过大内氏不赞成其投向南朝,现而今大内氏还是作出了自己的抉择,在这种情况下,东海会不会干预就成了弘家的心头隐患。

        只是该来的总会来,现在对方终于寻上门来了,自己又该如何面对呢?

        弘家想了想,吩咐道:“就说本家军务繁忙不克分身,让右田三郎左马去接待对方。”

        然而,不一会之后,曾经几度跟东海打过交道也算是东海方面老熟人的右田三郎却脸色不渝的走了进来。

        “主公,东海使臣请你立刻接见他,他还是,若是今天主公不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