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兵败

第(1/2)页

安严出人意料地来到枫林渡,护驾而来的还有十五万大军。看到梁剑的伤情,安严也忧心不止,伤成这样,不知还能不能活下来。

        他命令军医尽一切力量救治,又嘱咐下去,对梁元帅的伤情要隐瞒,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以免动摇军心。

        梁剑一直昏迷不醒,不知过了多少天,待她睁开眼睛的时候,眼前的两人还是让她吃惊。只见江寒一脸的憔悴不堪,像是受了比她还严重的伤。她正要关切地询问,就看到站在不远处的安严。安严的出现让梁剑惊诧:莫非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是魏军反攻了吗?

        梁剑有心询问,只是身体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安严看到梁剑醒了,紧锁的眉头舒缓下来,微微一笑道:“驸马,你好好养伤,待到伤好后,到白云岭与我会合。”

        白云岭?什么白云岭?那不是魏国的疆土吗?

        梁剑不解。

        安严看懂了梁剑的眼神,解释道:“蜀国和魏国终有一战,天下一统,这是大势所趋。一个统一的国家,不再有边境纷争,不再有战乱,不再有魏蜀百姓间的相互仇视,人人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太平。魏国与蜀国之间打了太多的仗,每一次战役结束,都会有数万,甚至数十万战士死去。结束这种厮杀,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本来两国势均力敌,相互敌视,却相互忌惮。而现在,你立了功,灭掉了近十万魏军,大大削弱了魏军的实力。我要借此东风,一鼓作气,拿下魏国的国都。”

        梁剑虚弱地躺在床上,被安严的话惊吓到,拼着力气张口劝说,却一口鲜血涌了出来,堵住了嘴。

        江寒赶忙帮梁剑擦拭。

        安严也觉得刚才的话对于一个重伤的将领来说,过于震惊,于是劝慰道:“驸马,攻打魏国的事,我自有谋划,你好好养伤便可。”

        梁剑心中有话,却眼前一黑,又晕了过去,每天都在昏昏沉沉中度过,却噩梦连连。又养了几天伤,终于有了些力气,赶忙派江寒找来皇帝安严,苦口婆心地劝说:“幽州十六郡的战役之所以轻而易举,一是士气高,将士们为了收复蜀国的土地,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二是对于十六郡的地形,我了如指掌,借了地形的助力,才赢。但是对于魏国境内,我们都不熟悉,恐怕会吃大亏。况且,魏军为了护卫自己的家园,定会和我军血战到底,即使我军现在人数上占先,但并没有胜算。”

        安严却笑了笑,道:“驸马,你好好养伤,如果你怕,养好伤,就回京城吧。安宁正翘首盼着你回家。对于魏国,我志在必得。如今我军接连大胜,士气高昂,定能势如破竹。倘若留下它苟延残喘,必是隐患。就像一头狼,既然伤了它,就要趁势打死,不能等它伤好,反扑过来。”

        “皇上,……”梁剑心中全是担忧。

        安严并不想继续听泄气的话,他说道:“我心意已决,你好好养伤,回京都后,照顾好安宁,别让我操心。”

        五天后,安严率十五万大军进攻白云岭,留下江寒和十四万士兵驻守枫林渡,守住大后方。

        苏逸在白云岭等待梁剑的到来,越等越忐忑,果然,没有等到梁剑,出现在他眼前的是十五万蜀军压境,装备精良,箭矢齐发。

        苏逸暗自愤恨:梁剑那天故意放我回去,就是为了让我放松警惕,让我以为战争结束了,好派大军突袭。自己吃了梁剑那么多败仗,却还是把她当成朋友,真是愚蠢。

        苏逸一边痛恨,一边组织魏军迎敌。

        蜀军来势凶猛,更有皇帝亲自督战,将士们奋不顾身,很快攻入白云岭,占据有利地形。魏军拼死抵抗,但力量对比悬殊,又一次吃了败仗,退到曲河城。

        苏逸擦拭着剑上的污血,暗下决心:不能再往后退了,自己的身后是父皇、母妃,绝不能让他们眼睁睁看着敌军向他们走来,越走越近。就在此地与蜀军决以死战吧。要么死,要么赢。

        过了几天,有探子来报:“这一次带兵出征的是蜀国皇帝安严,安严此刻就在白云岭。”

        苏逸并不相信:“安严能以身涉险,御驾亲征?”

        探子道:“绝对没错,我曾经在蜀国国都执行任务,见过蜀国皇帝安严,和白云岭上的那个人一模一样。”

        苏逸大喜:如果能抓住蜀国皇帝,就能立刻扭转战局,让他把吞掉的幽州十六郡给还回来,甚至还能向他提更多的条件。安严没有能讨价还价的资本,绝无可能拒绝。这一仗我要好好设计,一雪前耻。

        苏逸又问:“蜀军元帅梁剑是否也在白云岭?”

        探子道:“并未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