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良苦用心

第(1/2)页

奉琴使小梁很忙。

        清早,身穿一品女官袍服的小梁便尽职尽责地来到皇帝苏逸的寝室,尽心尽力地照顾身穿龙袍的好徒儿。有慈爱的师傅照料,徒儿的箭伤恢复得很快。自从出狱后,他的伤一直是由师傅梁剑亲手上药包扎,毕竟皇帝苏逸的人设只有病痛,没有箭伤。为了避免被人识破身份,疗伤必须隐秘地进行。

        “已经结痂了,再过几天就能痊愈。”梁剑把消炎止血的药涂抹在徒儿胸口,又从袖口中取出一白色瓷瓶,炫耀地晃了晃:“这是上好的药,能消除疤痕,还有保湿润肤的功效。”打开瓶盖,用手指沾了些,举到徒儿胸前,像是悟到什么,虚晃一枪后,撩起自己的裤腿,便把药膏都涂抹在自己的腿上,面不改色地把白色瓷瓶装回到袖口中,脸上是很坦然的笑。

        苏逸却是一撇嘴,表达出不满的情绪:“上好的药,能消除疤痕,为什么不给我涂,师傅未免小气了。”

        梁剑笑着安慰他,理由很有说服力:“药原本是给你带的,但我突然发现,这疤痕很漂亮,与你胸前的‘梁’字相映成辉,况且还有纪念意义。每次看到这个疤痕,我都会忆起,你护在我身前挥舞树枝的英勇形象,还有胸口中箭时的倒霉惨相,为师终身不忘。倘若将来你犯了错,挨揍的时候,只要亮出这个伤疤,我一定手下留情。”

        苏逸低头望了望胸口的箭伤,悟道:“哦,原来疤痕可以当免揍金牌。”

        梁剑纠正:“免揍是不可能的,当徒儿哪有不挨揍的道理,但我会下手轻些。”

        “啊?是这样?”苏逸用手轻轻抚了抚伤口,依旧知足地说:“也好,能痛得轻些也好。我还算是有得赚。”

        “你很赚吗?知不知道,你差点就死了,命都亏掉。是你皮糙肉厚,才侥幸活下来,下次绝不许再冒险。”梁剑拿出严师的气派,恶狠狠地嘱咐。

        好徒儿一侧头,微微一笑,像是并未听进心里去。

        顽徒难教,梁剑感叹,也感动。包扎好伤口,她把目光投向书案,上面的奏折一摞一摞。自从摄政王昏迷不醒,所有奏折都被打包送到了皇帝的寝室。

        皇帝的身体在一天一天康复中,扛起国家重任理所应当。苏逸曾捂着胸口的箭伤,忍痛坐到书案前,但拿起笔,却不知如何下笔批阅。不是因为箭伤,而是因为身份让苏逸犯难:以常青的学识批阅奏折,会不会误国误民?我是太监常青,不是皇帝苏逸。

        正在苏逸手提着笔踌躇之际,梁剑主动挑起重担,把好徒儿搀扶回床上,劝慰他:“你好好养伤,有师傅我在,没有难事。”

        梁剑坐在书案前,拿起奏折凝眉细读,不时地批上几个字,几句话,乐此不疲。对梁剑来说,从小母亲教识字,父亲教谋略,文韬武略,样样出色,更有多年的禁军元帅的职业经验,混迹于朝堂的人生经历,处理这些奏折,小事一桩。而徒儿常青,穷苦人家出身,小太监一枚,大厨一个,哪里懂批阅奏折。勇挑大梁的必定是我梁元帅。

        徒儿谦逊地从床上爬起,围坐过来,谦逊地向师傅请教、学习处理军国大事。身为师傅,梁剑很称职,一边批阅奏折,一片耐心地谆谆教导,分析因果,讲解清楚明白,有理有据,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对徒儿是全心全意的以诚相待。

        苏逸是一脸虚心求教的神情,洗耳恭听的模样,崇敬的眼神也很到位,时而恍然大悟地点头,时而对师傅的英明睿智赞不绝口。内心也是欣慰的:梁剑原本是善良之人,毕生追求公平正义,祸害百姓的事她做不出来,魏国的百姓也是百姓,在梁剑心中是一视同仁地对待。奏折的批示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了以民为本、以民为先的宗旨,体现了爱民如子的伟大胸怀。

        又过几天,徒儿的伤终于好彻底了,梁剑起得更早,更早地来到乾宁宫,督促还在床上睡着的徒儿进入角色,成为勤勉的皇帝:“走,上朝。”

        “上朝?”苏逸脸上是困惑。

        “对,上朝。”梁剑见徒儿行动迟缓,傻呆呆的模样,她着急赶时间,一手把徒儿拽起,把龙袍套在徒儿身上,系好腰带,手上忙着,嘴上问着:“出现在朝堂上,众多精明干练的大臣面前,你怕吗?”

        怕?为什么怕?噢,我是常青,理应是怕的。苏逸牢记自己的身份,说道:“怕,万一大臣们识破我是假皇帝,我一定会血溅当场,命丧黄泉。”

        “别担心。”梁剑一边把绷带缠在好徒儿的头上,一边劝:“为师陪你去,就站在你身侧,依我手势行事,万无一失。”

        “你站在朝堂上,文武百官还能正常议事吗?”苏逸上下打量梁剑,越看越觉得自家媳妇长得漂亮,耀眼夺目,光彩照人,长得太不让人放心了,大臣们一定会心猿意马。

        “我有准备,你看我是谁。”梁剑拿出易容用的工具包,很快就变身为李全。而真李全又被一道口谕莫名其妙地禁足于寝室,抄写经书。

        一切都很顺利,朝堂上并未有人起疑,毕竟是苏逸本人假扮苏逸,大臣们越是精明干练,越是能分辨出大粽子头是谁。

        朝堂上风平浪静,疑云密布的是后宫之中。宫女、太监们警惕、狐疑的眼睛无处不在。

        警惕、狐疑的宫女、太监们终于见证了梁奉琴绷带下那张美艳绝伦的脸,见证了梁奉琴赤手空拳对战大内侍卫时的英姿飒爽,心中对一品女官梁奉琴陡然而生既崇敬又畏惧之心。

        但梁奉琴并未恃倩行凶、恃强凌弱,而是一如既往地面带温和的笑容,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