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第(1/2)页

近几日,大家都在传太后身体快不行了,这些流言蜚语大街小巷都是。
  其实太后身体也时好时坏,坏的时候也没那么严重,就是得一直喝药,身子有点虚弱。但谁想到啊,她感染了伤寒之后,病情就一下子加重了,就这样一直拖着。
  这个消息传到平州的端王府里,可把凡侧妃给惊醒了,她之前一直沉浸在端王那种似是而非的宠爱里,现在就像一盆冷水浇头泼下,整个人都清醒了。
  太后突然生了大病,第一件事算是应验了。
  夜里没人的时候,凡侧妃悄悄把箱底暗盒里的布帛找出来,手都抖了,一遍又一遍地看,把上面写的事儿背得熟熟的。
  要是再有第二件、第三件事儿发生,她可得早点做好准备啊。
  等凡侧妃背熟了以后,就把那布帛拿到烛台上烧了,一点把柄和证据都不能留。
  之后,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一一应验了。
  凡侧妃就靠着那布帛上的提醒,一次次化险为夷。
  后来,王府又有人去世了,每到夜里都能听到哭声,于是又请了个道士来做法事。
  结果那道士说了一堆玄乎的话,说什么大乾天下要遭难了。他一边掐着手指,一边满嘴跑火车,说什么大乾以后的事。虽然他没说景川王是罪魁祸首,但把灾星的位置指向了庐陵。
  端王听了,直接骂了一句“骗子”,然后就把那道士拖出去砍了。
  凡侧妃也是吓得不轻,她可不敢直接掺和这事,不然端王肯定会找她算账。
  好在端王没把这当回事,毕竟江湖上总有些骗子喜欢夸大其词,想混进朝堂当国师。
  这话现在已经传到他那儿了,但那个人却已经被他杀掉了,现在他想查也查不到个头绪了。
  不过,那个道士说的事情,一件件都在成真。
  一时之间所有的人都开始慌了,也开始正儿八经地议论这件事了。
  证据都摆在那儿了,不信也得信啊。
  于是朝里的官员们就开始议论了,说景川王在诸侯里势力最大,还老想吞并其他小侯,野心大得很啊。
  在这之前,端王一直把心思放在京城上。他也不是不知道景川王的野心,他就是觉得等自己掌控了京城的兵马,再对付景川王就轻松多了。
  可现在形势越来越紧张,派出去的探子一波接一波,传回来的消息都是景川王在疯狂造兵器,还在扩张领地。
  同时端王也收到了京城的消息,他拿着那份密报,翻来覆去地看,久久没有松开。
  就在端王拿到谢蓝玉的情报的时候,谢蓝玉也接到了一份来自平州的秘密情报。
  那时送凡侧妃回平州的人,都是林子墨亲自挑选出来的。他们进了平州后,就按照谢蓝玉的吩咐,到处打探消息、留意情况。
  谢蓝玉自从跟林子墨巡视完各地军营回来后,就经常在军营里待着,开始接手军务了。
  这会儿她坐在营帐里,打开手里的密信看了看,不屑地说:“真是如此。”
  凡侧妃也不是没脑子,她才不会自己去做这种送命的事,都是怂恿别人去做的。要是她直接跟端王说那些话,端王肯定不信,凡侧妃自己也得没命。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端王的目标应该是景川王。要是景川王有什么大动作,端王应该能牵制住他几分。
  这段时间,林子墨一直跟在谢蓝玉身边,无论他离开的是哪一个营地,士兵们都会对谢蓝玉言听计从,哪怕他们心中有不满。
  北大营还好一些,谢蓝玉常年在北大营,跟军中的人都很熟悉,再加上林子墨一声令下,三军皆听从她的号令,无人敢违逆。
  林子墨处心积虑,把北大营分成了两路,五万大军谢蓝玉带着,他自己带着两万。剩下的三万人,则是轮换着驻扎在军营中,保证了军营的安全。两方在京城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反复演练了数次,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作战效率和配合。
  跟着谢蓝玉一起征战的士兵,渐渐意识到,她并不是一个对带兵打仗一无所知的大家闺秀。相反,她以其卓越的指挥能力,在军队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尊重。
  在外面奔波了几天之后,谢蓝玉终于回到大营,回到了自己帐篷里。在这个过程中,谢蓝玉把京城的地形摸得一清二楚了。
  林子墨还特意拉着她看沙盘,在她耳边嘀咕哪些地形有利有弊,还说了京城十三城怎么调兵遣将。
  谢蓝玉听着听着,就回头朝他笑,笑着笑着,眼睛就有点干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