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我不就是在教他们么

第(1/2)页

  从晚上8点上线,到10点多节目差不多正常速度放完,《明日之星》第一批反馈新鲜出炉。
  首先说好消息是:
  各家公司和节目组轮流热搜轰炸,王哲自带流量,又是猕猴桃平台新出品的综艺,所以热度其实还是蛮不错的。
  除了毫无疑问地占领网综第一名,还打破了单月网综最高热度纪录。
  会员更是卖的脱销:
  平时大家要开会员多少还要犹豫下,就为这一部戏开一个会员值不值得。现在搞选秀的,为某个选手开个会员,觉得简直赚翻。
  我不但给喜欢的练习生投了票,还有了会员,
  血赚!
  这就是因为开会员的逻辑的侧重点不一样了,自然积极程度不一样。
  但也不是没有不好的消息:
  练习生质量一般,带来的是节目评价一般。
  这大概是因为练习生选秀搞了这么久,大家看得也多了,心里甚至比很多业内人士都有数。所以要不是整体行业中等偏上的,都会觉着没啥。
  所以最终第一期,被全网夸的也就张昕。
  作品也基本上不出圈。
  节目口碑中等。
  这是一个非常不妙的信号,热度高,但练习生留不住人的话,意味着可能开播即巅峰。
  “幸好,我们还有机会...”
  节目组那边,看着另一组数据,脸上露出庆幸的表情。
  练习生实力不够嘛...
  话题来凑。
  时间回到开播的第104分钟,“曾经的你”以一个相当惊人的速度,在热搜榜上攀升。
  这个热搜最开始是节目组买的。
  热搜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引导性,点进去就相当于搜索一次。所以节目组开始是试着大家的反应,也没有带上许贺的名字,试水一波。
  而不得不说:
  这个策略真的相当的成功。
  因为,好多人其实是完全不认识许贺这个人的,只是听过他的名字。
  以至于这个热搜不带许贺的名字的时候,视频下面的评论,最开始竟然是和谐的相当可以,甚至是夸奖夸出花来了:
  “好听!我的年度前十里必有这首歌!”
  “听完这首歌,我立刻下楼买了一包黄鹤楼,开着我的五菱宏光在五环狂飙了一圈,兄弟们我做得对吗?”
  “这才是未来可期好嘛?想知道这位练习生的名字...”
  下面回答“许贺”,让很多人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说啥,尤其是那些还批判过许贺的音乐有多辣鸡的:现在的情况就好比之前老是有人说,霓虹的鳗鱼比国内好,一吃就知道不同。
  结果三年后,某家霓虹鳗鱼公司就被爆出用国内的冒充霓虹的。
  可这些年也没人吃出来。
  多多少少,这些人还是有些尴尬的。
  还好就是这个时候,许贺的围脖更新:“《明日之星》的观众们好,我是练习生许贺...”
  巴拉巴拉,简单来说就是感谢大家关注,以及继续告诉大家,他没有抄袭。并且会更努力寻找证据,争取早日给大家一个真相。
  于是现在的场面就一分为二了。
  有人能释怀:
  行吧,不知道抄袭真假,那听歌就好了,而且确实感觉能写出这种水平的也不太用抄吧。
  有人则依旧不太能接受。
  也就纷纷出现了:“不是吧不是吧?还有人不知道许贺是抄袭惯犯吧?”
  “道德不行的人出的歌再好听,我都不听。”
  “以为随随便便写个小作文就有人信了?”
  再加上这种歌曲的受众还是男生多一些,女生喜欢的相对较少——卢恬这种追星太久后恍然醒悟身边人更重要的,相对较少,以至于女粉较少,战斗力不足。于是两方各执己见,僵持不下。
  热搜持续霸占第一名。
  《明日之星》也就靠着这个争议内容,引发了不少人的观看兴趣:很多人表示现在网上两派吵得很凶,会考虑看看之后的节目来一探究竟。
  节目组的这块短板,也算补上了。
  ...
  “选秀节目里能出现《曾经的你》这样水平的歌曲,让我是大为讶异的。有这种水平的人都直接去当歌手了,结果一查这人还真当过歌手。”
  “歌曲来自一位争议选手,但歌曲的好是毫无争议的。”
  “我还是很难相信那么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许贺说他不是抄的,所以这首歌我依旧不评价。”
  凌晨1点,节目组搜集着最后一批细节数据。
  其中一部分就是关于原创作品的乐评。
  毕竟只靠单一的练习生选秀这点,节目越到后期,越只能粉丝圈内自high;反之,有好的作品就能让节目屡屡出圈,不断吸引更多的关注,《练习生101》就是这样的。
  可惜翻了一圈,最后节目组还是比较失望。
  除了买的通稿,
  多数乐评人的评价是:
  除开许贺,其他人作品基本上不合格。
  或者顶多来上一句,张昕这年龄这资历能写出这样的还不错,但是也就只限于还不错,主要也是靠着编曲和自身音色加分。
  至此,原创音乐的大众+专业专业评价已经全部出炉。
  结合之前搜集的整体热点...
  《明日之星》节目组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
  第一期节目里,带来最大流量的,第一个是王哲,第二个就是许贺了。
  其他练习生的音乐呢,
  真的出了张昕,有点全员平庸的感觉。
  “不应该啊,虽说这届水平比之前差了些,但也就是只差了一些,不应该到不能看啊?”
  宣传部的主管到了这会,还是难以接受。
  从没预想过这种情况。
  但导演这边,倒是提出了个可能性:“可能就差在这‘一些’吧,刚好就卡在了观众想看,和没那么多兴趣看的边缘。”
  “那就不好办了啊...”
  宣传主管头疼,除了继续折腾后期,让他们继续整活以及掉头发之外。
  选手本身的实力已经无法更改。
  “只要撑过去前两期,观众就会养成习惯。”
  还是制片比较冷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