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今日你对地价小瞧不起,明天让你高攀不起

第(2/2)页

最多的。

        陈飞进可以想象,等他们谈妥后,霍允诚会跳出来,说这不满意,那不行。

        最后搞下来,没个三五年搞不定。

        等到那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陈飞进提议:“领导,我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您看看行不行。”

        “噢?说说看。”

        “我要建造的代工厂,的确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目前,东瀛的三零企业已经与我们深度捆绑合作,今年即将开始为索尼公司大规模代工。”

        “未来1、2年,我还将寻找米国的公司,为他们代工。”

        “因此,我才有把握,提供5万名工作岗位。”

        “不过,根据我们的经验,要想形成极具规模的产业链,光有人还不够,还需要供应端。”

        “我们东方红集团会负责需求量大的,有技术难度的供应端,而一些小的供应端,我们决定面向社会直接采购。”

        霍允诚不以为意说:“土地我们有的是,不行可以让一些农业用地,变成工业用地,绝对能满足你们集团的需求。”

        陈飞进连忙摆手:“领导,我不是要地,而是觉得我们需要做一个规划,让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比如像义吴那样,建设成一座小商品城,从产到销,形成一个闭环。”

        “况且,今天我们厂要扩建,需要征用一片农田。”

        “明天其他厂要扩建,又要征用一片农田。”

        “常吃以为,影响到农民不说,左一块右一块,非常不利于日后管理。”

        霍允诚一听,感觉还真是这个理。

        “陈总有什么解决方案吗?”霍允诚问道。

        “领导,我认为,应该规划出一个工业园区,把企业都集中在一起,便于管理便于沟通。”

        “现在市场经济的变化可谓是一日千里,企业如果选择入驻产业园,可以快速的投产,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开拓市场抓住时机,进而赚取更多利润。”

        霍允诚颇为赞同点头:“是啊,现在社会进步很快,日新月异,企业必须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自身产品上。”

        “其实市里面也有相关方面的讨论,但是因为牵扯到方方面面,涉及的部门较多,一直拿不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市里面是不是担心,工业园区建成后,没有足够数量的企业愿意入驻?”陈飞进很直接的问道,作为重生者,他哪能不知道这些事情。

        别说90年代了,哪怕年以后,这种问题依然存在。

        被陈飞进说中,霍允诚略显尴尬的笑了笑,没有否认。

        90年代,国内的企业依旧是以国企和集体企业为主,能称得上是民营经济的都不算多,更别说是私营经济了。

        那么问题来了,国企都是有悠久的历史,有自己的土地、规划和配套设施,人家不会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挪窝。

        再说了,搬家不要钱啊,建新厂不要钱啊。

        这钱谁出?

        对了,还是家属楼、学校……

        天呐,想想都头大。

        如果只搬迁企业,不搬迁家属楼的话,那么职工上下班该怎么办?

        这年头,别说坐公交车了,上班走路超过十五分钟都算远了。

        所以说啊,让国企搬家就别想了。

        集体企业差不多一个样。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批经济特区在沿海城市的原因,人家有政策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吸引到一些企业。

        普通的城市,没有丝毫的优势,即便是规划一个工业园区,也没有企业入驻。

        陈飞进自然是知道,他给出自己的方案:“领导,我们可以先规划一期,以我们东方红集团为主。”

        “如果成功了,可以规划二期、三期,逐步扩大。”

        霍允诚颇为心动,觉得是个不错的提议。

        有东方红集团入驻,其他企业铁定愿意来。

        如果效果好,可以扩大规模。

        万一工业园区是失败了,也是东方红集团承担大部分,省里顶多是花点钱,布置好基础设施,花不了几个钱。

        虽然心里已经乐开了花,但表面上霍允诚还是关心问:“这不太好吧,万一园区建设失败了,陈总你们不是要赔一大笔钱。”

        陈飞进半开玩笑说:“就算亏了,我还能靠卖土地回本。”

        “哈哈哈,陈总说笑了,土地能值几个小钱。”霍允诚以为陈飞进在说笑话。

        陈飞进只是笑笑,不说话。

        总不能告诉人家,今日你对地价小瞧不起,明天让你高攀不起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