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东方红集团的三大战略

第(2/2)页

史。

        平时说的半导体,其实是指半导体元器件,半导体元器件或半导体集成电路是电子元器件的一个分类。

        电子元器是属于早期的产品,经过不断的提升后,成为了后世人们所熟悉的芯片。

        能够生产出元器件,意味着东方红集团已经具备了都能在半导体产业实现产业化。

        但尴尬的事情又接踵而来。

        如何变现?

        能投入商用是一回事,能用来赚钱是另一回事。

        冷静下来后,陈飞进发现一件很残酷的事情,目前东方红集团的光刻机,只能生产最低端的元器件。

        距离制造商用芯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之后的烧钱之路,更是漫长。

        要放弃吗?

        不可能。

        选择这条路的时候,陈飞进就没有想过要放弃。

        既然不能放弃,只能想办法商用。

        可要想商用,就必须要有性能强大且体积更小的元器件。

        一时之间,陷入了死循环。

        “看来,眼下只能向国家方面,索要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

        ……

        从米国回来后,陈飞进再次进京。

        有了上次的谈话,这次陈飞进轻车熟路。

        陈飞进向几位大佬介绍了情况,之后开始谈合作了。

        陈飞进不是一个喜欢哭穷的人,没那必要。

        必须要的政策支持还是需要的。

        “具体情况,大家刚刚已经了解到了。”

        “我们东方红集团不是纯粹的科研机构,思考如何盈利是我们眼下的关注点,若不然,高昂的研发经费,哪怕是我们东方红集团也承担不起。”

        “然而,要想继续走下去,我们还得靠自己。”

        几位大领导听了点头。

        他们知道陈飞进手中有非常先进的高端光刻机,可那东西几乎是见光死,只在军事领域使用,目前绝对不能拿出来。

        于情于理,他们都应该表个态,好让陈飞进和他的东方红集团,度过难关。

        几位领导没有急着表态,而是问:

        “小陈,你先说说你对光刻机市场的预测吧。”

        旁边几位领导和院士,都坐直了身子。

        陈飞进当仁不让,没有半点客气,很直接说:

        “光刻机市场历史尽管有些短,但中间的更新迭代和竞争,不可谓不残酷。”

        “东瀛方面也是天真,以为认了米国为干爹,就能平安无事。”

        “小陈,这话怎么说?你难道不看好东瀛的半导体?”一名领导问道。

        “是的。”陈飞进非常坦率地承认。

        “正所谓成也萧930何败也萧何,东瀛的半导体产业起源于米国的技术转移。”

        “1980年至1990年的半导体制造业中,东瀛可谓是独领风骚。”

        “在发现东瀛隐隐要超过自己后,米国开始打压东瀛的产业,301调查、广场协议等等的组合拳出来。”

        “外加是欧美不带东瀛玩,哪怕一开始东瀛在技术上面有优势,但只能自己跟自己玩,终究因为体量太小而玩不下去。”

        “标准是开放的,技术是封闭的。”

        “东瀛最大的失败在于,他们的封闭和小家子气。”

        “自认为自己的技术很牛逼,没有当大哥的命,却得了当大哥的病。”

        “东瀛本身体量小,既不能左右世界潮流方向,为了竞争力又不得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一旦出现预判错误则万劫不复,这是东瀛在半导体行业落后的根本原因。”

        “此外,光刻机只是芯片生产线的一环,看似已经够细分了。”

        “但我们可以预见,今后光刻机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密,越来越制约高端芯片。因此,它就一定会细分成零部件和技术这两个领域。”

        “我们东方红集团认为,未来最顶尖的光刻机,一定是万国造的。”

        “看似花钱就能买到,实则不然。”

        “所谓的万国造,实际上最核心的零部件都掌握在人家手中。”

        “在我之前写的《赢家通吃》一文中,落后就意味着要被敲诈勒索。”

        “要想避免这一点,必须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以及国产的替代方案。”

        “一旦真的出现了,我们也能第一时间有替代品。”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