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回居丛林群丑蔽修行处困穷一人养寂静

第(1/2)页

上回书说到梁嘉尚因为修炼儒家心学的功法,每天只要一睁眼,涌现在眼前的就是天理和人欲之间的选择。从前在不知不觉之间,他总是凭借潜意识的驱使选择人欲而背弃了天理,从而使良知被蒙蔽。既然良知没有办法发挥作用,良能自然也是看不见的。人在年少时,有可以挥霍青春的资本,人到中年就必须学会涵养元气。因为一旦放肆消耗,不久之后就会元气枯竭,到那时油尽灯枯,再悔恨也就来不及了。梁嘉尚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他选择跟静一法师待在一起,希望能够有所精进。

        温妮自从有了正式的身份,她从前的那些经历都成了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级别不断得以提升,名声也越来越大。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当中积攒了丰厚的人脉资源。也正因为这一点,许多人在办事的时候想要走她的门路。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她就格外的清醒,要给人家办事,先要清楚其中的风险。人们总以为在红尘世界,在一些见不得光的犄角旮旯,会隐藏着很多龌龊的东西。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见不得光的角落,在这些角落都隐藏着不干净的玩意儿。阳明先生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曾经有高僧说:“平常心是道,道就是饥来,则食困来即眠。”有人对这个说法进行了发挥,认为不饥不食,不困不眠。在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时刻,他的身体并没有发出需求的信号,可他还是做了那方面的事情。可见有的时候,精神偏离了物质,意识偏离了天理。

        时间就像是流水一样,永无停止之日。所以在修行生活当中应该非常的勤快才对,有人曾说情于所事,心境而定。那些住山的居士,当你看到他们一个个简直像是拾荒者。居住的环境也堆积了很多杂物,由此可见,他们的心境也是如此。一个已经得到的人,他的想法一定自成体系。修行的段位越高,体系就越严谨。有的人住在深山里,常年不与人接触,以至于这个人看上去有些五迷三道。就像某人曾经遇到一位所谓海莲法师,一张嘴就说自己是唐明皇,他和杨贵妃生了好几亿的孩子,而且是一胎。佛门有一条戒律就是不妄语,连基本的戒律都不能持守,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悟道的机会呢?

        表面上看,在寺院大家都过着规律的生活。实际上几乎没有人认真持戒,他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各种关乎人欲的话题。谁能相信这样一群人竟然是在修行,竟然在妄想悟道。当梁嘉尚积攒了一点钱财之后,就有和尚来找他,希望他能够给寺庙一些布施。甚至有人威胁说,如果不给他们布施以后,姓梁的就别想到庙里来了。梁嘉尚表示,既然自己的口袋已经越来越鼓了,为什么一定要去你们的庙里呢?完全可以自己盖一个吗?有了这个想法,他就开始四处查看,希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