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第一百四十一回林南一转角赴高考敏加凰意外释疑团

第(1/2)页

当你在这世上存活的时候,就要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每个人基于自己的利益会对你进行评价。你若能让他受益,他就会评价你为好人,你若让他受损,他就会评价你为恶人。之前林南一因为长期过着独居生活,所以当在私下场合多一个人出现在他距离比较近的地方,他就会感到不适应。在人群中,他常常不知道说了什么话,就会有人给他脸色看。所以一动不如一静,这世间原本没有什么真正的友谊。一个人要做的要么体面的活着,要么体面的离开。如果要在体面的离开与不体面的活着之间做一个选择,林南一宁愿要这一份体面。

        前文书曾经这样表达过,越是聪明好学的人,越在生活中感到各种疑惑。反之就没有什么疑惑,有疑惑的人才有觉悟,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疑惑,他也就没有任何觉悟。在求学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任何问题,需要向老师请教。这就意味着你根本没有认真学习,偶然,林南一听到了《传习录》中记录的那样一段谈话,杨明与人来到山中,有一个人指着山里的花说:“这花独自在山中开落,与你的心有何相关?”阳明说:“当你没有看到它时,它就归于沉寂,当你看到他时,它就明白起来,可见这花不在你的心外。”这样一段话到底该怎么理解呢?任何东西在你看不到它的时候,它就会归于沉寂。当你注意到它时,它就会明白起来。如果这段话得出的结论是花不在你的心内,就意味着万物都不在你的心内。

        心就是理,心就是物本身。假如心就是光,物好比是一面镜子。你认为镜子和光是一体的还是完全两回事呢?如果把镜子毁掉了,那就意味着镜子所,从镜子里射出的光也就没有了。光和镜子是一体的,这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呢?当然这个比方或许还有缺陷,更简单的来说,心就是理,理就是道。道就是规律,有什么东西能游离在规律之外呢?有些话重复的多了,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如果进入道需要经过一扇门,那么这扇门的名字就叫做悟。穿过这扇门就意味着入了道,然而从入道到住道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人只要时刻不离道,他就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林南一所沉浸的那个时空会发生折叠,会非常的主观。加凰看着这些数据无助的叹气,说:“沉浸在一个由主观构建的世界中不能出来,或许我们应该请心理咨询师帮忙,让他面对现实,不要再逃避。”赵蕾说:“这件事拖了这么久,我觉得是该试一试了。”于是他们就立刻开会做了一个决定,很快就有一位心理咨询师被请了过来。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心理咨询师与课题组发生了冲突怎么办?假如林南一被成功的唤醒了这样一份功劳,到底算谁的?但是事已至此,再说也无法挽回了,于是让那位心理咨询师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