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第一百五十五回披儒衣外道来打擂磨心性良知露光辉

第(1/2)页

上回书说到,因为在讲学方面影响越来越大,唯一禅茶厅的生意也日益红火。不过凡是讲学的所在往往都有辩论,经常发生辩论的地方就有是非,更何况那还是盈利性的场所。林南一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并且想方设法地予以避免。但是很遗憾,尽管他为此小心翼翼,但冲突还是经常发生。茶客之间很容易就因为观点不同发生争执,而茶汤是缓和紧张气氛的重要媒介。只不过在大家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给你送来需要掏钱才能喝到的茶汤,冲突有时候会更加的剧烈,越是人多,这种冲突发生的概率就越高。

        如果大家都是熟人,其实还好,如果经常有陌生人往这个地方凑,那情况就更糟了。比如有一回林南一正在给大家讲心学的缘起以及它后来的发展,说:“心学是宋明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周敦颐、程颢、陆九渊最后到王阳明,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在他的身后,盘踞在各地的弟子一共形成了七大支流,这些人各自秉持不同的主张,甚至会互相攻击。按照晚明大儒黄宗羲的说法,心学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泰州和龙溪两派贡献很大,但这两派后来也出了很多的问题,他们逐渐背离了心学的宗旨。后来因为环境的恶化,心学走向衰落。当然在后世的一些人物当中,不乏有对心学感兴趣的,但林南一不愿意把他们视为心学传人,更不要说什么心学大师了。只不过这样的说法,我有很多人所不能接受罢了。其实之所以冲突很容易发生,最大的原因在于大家秉持着不同的标准。”他在那里认真的说着,也有人若有似无的在那听着,突然有一个人跳出来说:“这样的学术考古毫无意义,除非你是干这个的,要不就是在装a和c之间那玩意儿。”

        比如有的人主张圣人的标准应该无限降低,以至于满街都是圣人。大街上的贩夫走卒,乃至于偷鸡摸狗之辈,都可以被称为圣人。有人为了论证自己的这种主张,举出了《竹书纪年》当中所记载的事情,舜囚禁了尧,大禹逼宫帝舜,帝舜和大禹都成了圣人。林南一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观点,又一次与人发生了争执。不过这样的争执让他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唯一禅茶厅应该努力的吸引同道,如果不是同道就不应该浪费唇舌。

        天空飘起了雨,店里只有员工和林南一。尽管如此,他们仍然煮着茶,屋子里飘满了茶香。羊咩咩说:“虽然目前我们的生意不错,但我总觉得这里边有某种隐忧,应该想办法把可能与我们发生冲突的顾客挡在外面。”林南一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是到如今我还是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羊咩咩说:“我觉得应该这样……”只听他如此这般一说,林南一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冒着雨闯了进来。林南一没有说话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