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前尘往事

第(2/2)页

侯府,忠义这响当当的二字是白叫的,历代忠义侯承爵可都是要到宣政殿对着皇上、对着圣太祖的画像宣誓的,只忠君主,唯尊君令。老祖宗的遗训谁敢违背”

        “快别说了,这些事哪能是我等可以议论的”

        经这位仁兄提醒,一时大家都赶紧停住了话题,幸好左右无人,也没人留意到他们说了什么。

        唐小渔正听得兴头起,就像被人浇了一盆冷水,顿时焉了。忽又听另一人起了话题,“你们知道吗,前几天,我经过勇毅侯府,见他家门口工匠进进出出,看样子是重新修葺准备住人呢。”

        “谁人不知,那位苏世子自出生就与父母相生相克,自五岁前都是教养在其祖父勇毅侯周老将军膝下,后周老将军遇难,这才回到忠义侯府,但和父母关系也不亲,过了两年,就当了皇子伴读,直接和皇子们吃住一起,这几年更奉旨离京,估计和老侯爷夫妇都没见过几面。”

        众人听了,不禁一番唏嘘感叹,果然功勋权贵之家,亲情淡薄,烦恼也不知凡几,普通百姓家的天伦之乐更不可得。所谓有得必有失,果然老天爷是公平的

        “只是可惜了那位威名赫赫的周老将军,戎马一生,精忠报国,最后竟没能尽忠在战场上,却栽在了这些宵小之辈的暗算上”

        “唉,你们只知道周老将军死于宵小之辈,却不知道当年这件事其实大有内幕”

        “哦,竟还有内幕,究竟是怎么回事,张兄还请快快道来。”

        那位张兄先是得意一笑“我不是去年刚取了媳妇嘛,这也是我家那媳妇的姨妈的女儿的夫家的娘家大嫂的女儿亲家的婆婆嘴里漏出来的话,那位老大嫂就是当年周老将军,也就是勇毅侯府里的浆洗婆子”

        那张兄感受到众人一脸懵逼地看着他,便立刻收了得意,赶紧压低了声音细细声说了起来

        “话说当年是这样的

        勇毅侯府历代都是当朝将臣,战功赫赫,由他们镇守在北疆,周边的桑那人轻易不敢进犯滋扰北疆百姓,是以民心安稳。当年周老将军奉旨镇守北疆,本来大兴前例,将军家眷是必须留在京城的,但周老将军常年镇守北疆,几乎很少回京,年近四十还没一儿半女。

        皇上体恤周老将军拳拳爱国之心,遂准许其夫人蒋氏一起去了边疆,果然第二年蒋夫人就生下了一女,取名周慕青。

        周老将军中年得女,如获至宝,当掌上明珠。又希望女儿温恭贤顺有修养,所以并不教骑射和攻略,周大小姐也不负所望,小小年纪,善名远播,深得当地百姓爱戴称颂。

        周老将军只得一女,所以一家一直生活在北疆,甚少回京,直到其女及笄,皇上为勇毅侯和忠义侯两府赐婚,一年后,周老将军携妻女回京,忠义侯世子顺利承爵,周大小姐与忠义侯奉旨成婚,当年婚礼场面那叫一个热闹,十里红妆映红半边天

        可惜,或许因为两人自小成长环境不同,生活的习惯迥异,导致两人婚后并不幸福,夫妻二人甚至连相敬如宾、举案齐眉都做不到,竟形同陌路。

        后来周大小姐生下小世子,产后大病了一场,日日郁郁寡欢。就这样,刚出生没多久的小世子就交给了外祖父教养。周老将军便将小世子带回了北疆,拉弓骑射,枪剑棍棒,样样悉心栽培。而小世子也不负期望,五岁就能晓读兵法奇阵。

        周大小姐休养了这几年,思念儿子。就在小世子五岁那一年,周老将军再一次携孙回京,一家人开开心心准备为他举办生辰宴,谁知横生突变,小世子被贼人掳走,周老将军夜奔三十里,将贼人斩于马下,救下了小世子,却中了贼人暗器中的剧毒,最终不治身亡。

        蒋老夫人痛失其夫,不久亦追随而去。周老将军一生无子,亦无兄无弟,只有一房旁支,根本无承爵的可能,偌大一个勇毅侯府,就这样一场变故最终成了一座空府。

        周夫人家逢巨变,短短时间内痛失双亲,娘家门庭自此冷落,自己独柱难支。没了娘家扶持,这边丈夫不爱,子不亲,自此性情大变,吃斋念经度日,寻常功勋权贵之间聚会也少有走动。

        而小世子满心以为此行随外祖父回京可以重归父母膝下,不成想到头来更糟父母厌弃,自觉害死了外祖父母,从此也变得沉默寡言,脸上鲜少有笑容。直到他七岁那年参加宫宴,席上一鸣惊人,被皇帝选为众位皇子的伴读,后来的事你们就都知道了。

        没想到竟是这样一段悲伤往事。

        众人一时听罢,久久无言。想为那一生光明磊落,精忠报国的周老将军遗憾几句,又想为那身世坎坷的小世子感叹几句,喉间却堵塞得厉害,竟找不到一句合适开口的句子。

        天工造物无常,真真造化弄人。

        这个时候,已不合适再饮酒谈天,众人情绪低落,亦无心情,对坐良久,唏嘘一叹,便起身结账,各自告辞离去。

        唐小渔也觉心情堵塞,虽不至于泪满盈眶,

        却无由来觉得胸口烦闷,心塞不止。

        冥冥之中,仿佛那位苏世子的委屈和悲伤此刻都成了她的委屈悲伤,困顿心中,无处安放。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