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岛

第(1/2)页

北方在草原大开发。曹操也没有闲着。荆州百姓,在曹军的裹挟下,开始大量向益州迁移。以填补南方的空白。

        在世子曹昂的亲自带领下,曹氏大将们,纷纷整顿虎狼,杀向了中南那片沃土。没有路,那就踩出一条路。

        都是山,那就把山挖通。都是森林,那就砍掉!真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益州汉人百姓和军卒的性命重要,那就大肆抓捕土人。让土人、蛮人,去干最苦、最累的活。

        通往中南半岛的路上,遍地尸骸。一路上,猛兽、瘴气、蚊虫以及莫名其妙的疾病,带走了太多人的生命。

        可是曹操这会也顾不得这许多了。让他向刘备臣服,那是绝无可能的事。但以自己的实力,实在是没有办法与刘备相抗衡了。那么,趁着北方消停的时候,就只能抓紧时间,尽自己的一切力量进行战略大转移了。

        当然,也不是谁都愿意去那蛮荒、未知的世界进行开拓冒险的。哪怕是曹操许以重利,敢于前往的官员们也很少见。

        基本上,愿意前往的,都是曹氏、夏侯氏这样的亲族、心腹,以及从兖州就开始跟随曹操的老臣。

        战争打到现在,他们并不觉得投降了就能够在刘备那边获得比较好的待遇。最主要的,是他们心里还是有着那么一股不服输的气在撑着。

        既然有人带着,想要开创一片新世界,那他们陪着又何妨。反正生死,早就置之于度外了。

        一年之后,通往中南半岛的道路彻底被打通。迎接曹操势力的,是奔腾汹涌的河流,以及一望无际的原野。密支那地区,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河流密布,土地肥沃。从这里向南,向西,都是辽阔的大地。

        这里据后世历史考证,最起码在万年之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汉书》里记载的掸国,他们的领土就在这里,他们掌控着汉朝与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

        大约在公元前的时候,蜀地的人们就与身毒国(古印度政权)有贸易往来了。不过当时并不为人所知。直到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今中亚)发现了蜀布和邛仗时,这条秘密路线才被汉武帝知道。

        雄材大略的汉武帝,这才让朝廷准备开发西南,征服夜郎、滇国等地。留下了夜郎自大等故事。打通了南方丝路。

        从此,中原与身毒、大夏的交易,也可以从蜀地出发,经叶榆(今大理)到滇越(今腾冲)再经掸国到身毒、到大夏。这条路线一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还在用。那就是大后方的滇缅公路。

        掸国的前身是哀牢国。哀牢国曾经归降汉朝,要求内附,哀牢国地盘被东汉朝廷设置为永昌郡。后来哀牢国于西元76年起兵反汉。被汉朝击败之后,不得不向南迁移,从怒江、澜沧江地区迁移到如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形成了现在的联盟国家掸国。

        掸国立国之后,与南部的骠人(汉书称谌离人)一直冲突不断。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