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教唆书

第(1/2)页

众人寻声望去,一个灰衣男子正从衙门口冲进来。

        赵万城手里扬着几张纸,冲到外围维护秩序的捕快跟前,冲着公堂高声喊道,”林红月在撒谎。她知道郭显时已成亲,我有证据。”

        众人齐齐看向赵万城和他手里那几张纸。

        “让他进来。”廖启天对维护秩序的捕快说道。

        “多谢大人。”赵万城大步跑进来,扑通在廖启天的案桌前跪下,将手中的几张纸高高举在头顶,”大人,林红月在撒谎,她知道郭显时已有妻儿,是她教唆郭显时毒杀妻儿,这是她写给郭显时的信。”

        平地惊雷。

        众人看向林红月的目光顿时变了。

        林红月则是一脸震惊错愕看向赵万城。

        元礼拿起赵万城举在头顶的信,一目十行看完,然后递给廖启天。

        廖启天迅速浏览完信,看向赵万城,问道。

        “这份信从何而来?”

        “从林红月的书桌上,这是林红月的亲笔笔迹。”赵万城快速回道。

        众人顿时开始议论纷纷,对林府三代脚踏实地努力的赞美立即转化为对林红月蛇蝎心肠的咒骂。

        廖启天拍了拍惊堂木让开始议论纷纷的旁听百姓安静下来,随后严肃看向跪着的林红月。

        “林红月,你涉嫌与郭显时共谋杀害洪羽,现将对你进行羁押。本案出现了新证据,有待进行进一步调查,本次堂审到此结束。”

        林红月成了意城百姓热议的对象。

        在各大茶铺酒楼,食客不发表两句‘我怎么看林红月’都不能安心坐着用膳品酒。

        在她的故乡灵州,此事更是引起轩然大波。

        林家在灵州向来有口皆碑。

        除了林家三代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史,更让灵州人感动的是林家人的善意。

        林家善待每一个长工,善待每一个家仆,善待每一名合作之人,不管对方贫穷贵贱。

        即使是一个破衣烂衫的乞丐拿着几个破铜钱跟林家买几个芒果,都能受到宾至如归的款待。

        林家还在自家院子里建了一个孤儿院,收留无家可归的儿童,给他们以温饱,教他们读书识字。

        这样一个身体力行践行着善之本意的林家,会有一个教唆他人毒杀怀有身孕妻子的女儿吗?

        灵州人不相信。

        但是突然之间,灵州大街小巷开始流传关于林家的各种不义之举。比如克扣长工工钱、殴打家仆、卖给乞丐的芒果都是烂的、收留在林府的孤儿经常被虐待……

        《战国策·秦策二》里有个故事,曾参的家在费地,费地有个跟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向曾参的母亲报告说“曾参杀人了!”时,曾参母亲说:“我的儿子绝对不会杀人。”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参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参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墙逃走了。

        众口铄金。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尚且抵不过三次错误的怀疑,更何况灵州人跟林府不过是同乡人。

        灵州人开始相信落在林红月身上的指控,因为古语有云:上梁不正下梁歪。

        恶意涌向了林府。

        有人在林府门口谩骂,有人通过围墙往林府里丢青蛙蛇蝎子、有人去砍伐林府种植园的芒果树、已经预定芒果商人纷纷退货……

        林府在数十年的奋斗中经历过天灾,现在,他们遇上了人祸。

        “这是一份教唆信?这简直就是一份下毒指导手册!不知道的还以为林红月出身江湖中的毒药世家呢。”西城区区衙,在控辩双方的证据质证碰面会上,黑白把林红月的教唆信丢到桌子上,表达了自己对信中内容的不认可。

        “我们请笔迹鉴定师对笔迹做了鉴定,鉴定师得出的结论是:这封信,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是林红月所书。”元礼把信拿起来,装到信封里放好。

        “那不是还有百分之二十的可能性不是林红月写的吗。”黑白撇撇嘴,坚持道。

        “我们以往的办案经验中,能够百分百确定笔迹的并不多。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可能性,同时有其它证据相互佐证,就可以定案。”元礼道。

        “那你们现在有其它证据吗?”

        “有,人证。”

        “你是指赵万城?”黑白差点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道。

        “对。”元礼点点头。

        “他算什么人证?!他先证明自己是不是个好人再说吧。”黑白嗤之以鼻道。

        灵州假商人之行,赵万城烦躁不耐烦的接待给黑白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她因此对此人颇反感。

        “他是个人,拿着跟案情有关的一封信,说出跟案情有关的事情,他当然是证人。”元礼讲道理摆事实,一一说道。

        黑白努了怒嘴,没在言语。

        她并非不知道这个律法上关于证人身份认定的原则。

        “元捕头打算凭着这封信和赵万城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