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刑部

第(1/2)页

廖启天现在不是一个头两个大,他是根本不想要这个头了。

        该如何判决余徒章还没想好,余府管家又被送到衙门。他本指望余管家能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自己把罪名全扛。谁知道余管家却入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道,一进审讯室就把余尚书给‘坦白从宽’了。

        堂堂正一品尚书知法犯法教唆他人作伪证,这不是一个区官能管地来,必须上报刑部。

        余尚书如果知道是廖大人把自己送到刑部,绝对会‘知恩图报’将廖大人送到阎王殿。

        可是不上报也不行,正所谓刑部怎么处置是刑部的问题,廖启天不上报是廖启天的过错,区衙不能私自将案子扣下有案不报。

        廖启天胆战心惊把案卷卷宗移送刑部,茶饭不思等着余尚书找他‘谈心’。

        如此等了几天,他发现自己多虑了。刑部虽然接收了卷宗,却没有立案。余大尚书依然自由自在活跃朝堂之上,大谈江山社稷天下万民。

        黑白以受害人的身份前往刑部讨说法。

        刑部的说法是没有说法。

        “走走走,诬陷朝廷官员,小心你吃不了兜着走。”刑部门房像驱赶流浪狗一样把她往门外赶。

        黑白的肺都差点气炸了。

        既然立志叱咤黑白两道,怎能被一个小小的门房拿捏。

        黑白点了门房几处大穴,在门房惊愕的目光里,径直往刑部大院走去。

        刑部大院是个两进的四合院。中间是一个宽阔的小花园,两旁是官员办公的厢房。厢房里不时有人进出,有些人边走边手里捧着卷宗在研读。

        “请问,立案处在哪里?”黑白拉住一个路过二十五六岁的圆脸官员问道。

        “那边。”年轻官员伸手指了一个方向。

        “谢谢。”黑白礼貌致谢,向官员所指的方向踱步过去。

        立案处在刑部西南角一个宽阔的厢房里,厢房里摆着近十张办公桌。只有一半的办公桌上坐着人,另一半则空着。

        “我想了解余伏池涉嫌教唆他人非法拘禁和做伪证的立案情况,请问谁可以给我解答一下?”黑白冲着宽敞的办公区域高声喊道。

        “你是谁?谁让你进来的?”一个四五十岁,大腹便便的中年官员抬起头,声色俱厉问道。

        “我是此案的受害人黑白,《律典》赋予我进来的权力。”黑白朗声道。

        “哦,你就是那个搅得意城满城风雨的满分讼师。”中年官员怪声怪气道。

        中年官员的言语引起其它官员的注意,他们纷纷将同样古里古怪的目光投射在黑白身上。

        “没错,就是我。”黑白不以为意回答,同时给自己找了张椅子坐下来。“余伏池涉嫌教唆他人非法拘禁和做伪证一案已经移送刑部七天了,根据《律典》规定,刑部应该在七日内做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并告知受害人。这已经是第八日,我没收到任何回复,只好亲自跑一趟了。”

        “你开口《律典》闭口《律典》,你以为只有你懂《律典》?我们都不懂?”中年官员颇有些怒意。

        “对,我就是担心你们不懂,所以特意提醒一下。”黑白语气悠悠道。

        “放肆!”中年官员怒发冲冠从椅子上站起来怒瞪黑白。

        其它官员也纷纷把手里捧着的卷宗把桌子上一摔,以表示对中年官员愤怒的附议。

        “大人们如此愤怒,看来是懂《律典》。哦,原来是我错了,黑白这厢给诸位大人请罪。”黑白站起身向愤怒的大人们作了个揖,“既然大人们熟读《律典》,能否开开尊口跟我解释一下,为何工部尚书余伏池涉嫌教唆他人非法拘禁和做伪证一案至今没有做出立案已否的决定?”

        “哼,立不立案是刑部的事,凭什么告诉你!”中年官员趾高气昂道。

        “凭我是受害人,凭《律典》赋予我知晓案情进展的权利,凭大人是懂《律典》的。”黑白用几分讥讽的口吻道。

        “满分讼师,刑部可不是你撒泼的地方。”中年官员语气不善道。

        “撒泼?我不过是来一个该来的地方,讨要一个该得的答案,这是撒泼?”黑白挑起秀气的眉毛,“大人是书没读好不知道撒泼的定义?还是就喜好往人身上套一个‘撒泼’的恶名以彰显自己的赫赫官威?”

        “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中年官员面露凶光,冲着门外大喊道:“侍卫。”

        两名带刀侍卫应声而入。

        “把这个疯婆子关进牢房。”中年官员指着黑白怒目切齿道。

        “请教一下大人,我犯了什么罪,要被关进牢房?”由撒泼升级为疯婆子的黑白忿忿道。

        “死罪!”中年官员冷笑道。

        “生死不过大人嘴巴一张一合之间,大人真是好大的官威。”黑白嘲讽道。

        “怎么了!?”

        中年官员尚未答话,一个身影走进厢房。

        包括中年官员在内的官员急忙起身行礼,“见过尚书大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