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无罪释放

第(1/2)页

黑白和元礼在牢房啃读《大齐律典》的当天夜里,一个身影来到荣城衙门。

        捕快们只听到书房里汤节不断磕头求饶,念叨着‘大人饶命,下官知错’。

        当天夜里,向来严格遵守《劳动法》,从来不会要求属下加夜班的汤大人把执笔逮捕令的师爷训斥了一顿,批评他没有正确领会自己的指令,将对黑白和元礼的褒扬写成逮捕,必须立即改正。

        当天夜里,金记钱铺也有了不速之客。路过百姓只听到钱铺里传来一阵短暂叫骂声,随即便归于平静。有人瞧见,金掌柜的好几个打手偷偷去药铺买跌打的药。

        次日,荣城衙门多年未开放的大堂再次开放。汤大人贴出公告要开堂审案。

        这消息顿时在荣城炸开了锅。

        汤大人断案居然是要通过开堂审案?!

        汤大人是抽风了还是抽风了?

        荣城百姓沸腾了,纷纷涌向衙门要亲眼目睹抽风的汤大人有多抽风。

        但汤大人给荣城百姓送来了春风和惊吓,汤大人不仅没抽风,反而放出口风。

        田荞儿故意杀人一案,立刻马上就要开庭,欢迎旁听,管茶水。

        有生之年,居然还能亲耳听到汤大人开堂审案!?

        还放啥牛啊!还买啥菜啊!还吃啥面啊!听汤大人审案要紧啊!

        荣城衙门简陋狭小的大堂瞬时集满的农民和他的牛,大娘和她的菜,小伙子和碗里的面。

        半路出家,连《大齐律典》都没来得及翻完的黑白和元礼第一次站在衙门大堂之上,要为一个涉案之人申诉,他们心上忐忑。

        虽然这两日两人研读《大齐律典》,但均知之不详。

        之所以要当田荞儿的讼师,不过是实在在荣城找不到靠谱讼师的无奈之举。

        两人束手束脚站在公堂之上,大眼瞪小眼地你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自己该坐该站,该张口说些什么。

        “带田荞儿。”汤大人虽然已久离公堂,但比较记忆力还在。便按照程序开堂审案。

        两名捕快一左一右将田荞儿架了进来。

        田荞儿毕竟在牢里呆了近两个月,吃了不少苦头,完全没有少年人生龙活虎的精神气,脸色苍白神情虚弱。

        “田荞儿,你讲讲两个月前,为何用刀刺死张老大,是不是有什么苦衷?”

        汤节这话问得十分不恰当。

        作为审判者,重要的是还原案发现场所发生的真实情况,不应一开始就犯人的作案动机做出价值判断。

        他一方面询问案情,一方面有询问是否有苦衷。只要稍微滑头点的人,都知道汤大人在诱哄,在引导询问方向。这对官方来说是大忌。

        可毫无诉讼经验的黑白讼师和元礼讼师对此似懂非懂,虽然他们也隐隐约约察觉出哪里不对。

        田荞儿身为十六岁的少年,无意间杀了人当然十分恐慌,又确实是在惊恐无奈的状态下杀人,自然而然便顺着汤节的引导将那日发生的原原本本事情说了出来。

        “好,事情的经过本官已经清楚了,你再回答本官几个问题即可。“汤节没有对田荞儿讲述的事情经过提出任何异议,紧接着提问几个关键问题。

        “那把短刀不是你的对吧?”

        “不是。“

        “是他们带过来的刀对吗?”

        “不知道,可能是。”

        “你是不小心刺到张老大对吗?”

        “对。”

        “你没想过杀死他对吧?”

        “对。”

        “好,本官知道了,你是在被逼无奈之下为保护好自己,无意杀死他。”汤节下了定论,立即马不停蹄进入下一个程序。

        “带金记钱铺金掌柜。”

        长着一张比猴还精明金记钱铺金掌柜带着一张如丧考批的脸战战兢兢走进大堂。

        “大人,是小的被猪油蒙了心,看田荞儿和他娘孤儿寡母,想欺压他们,便偷偷改了借贷合同,把约定好的三分利息改成十分利息。我还交代张老大带着一群人天天逼田荞儿他娘还债,他们做的还过分了,张老大对田荞儿和他娘又打又骂,田荞儿杀死他是应该的。他死有余辜,田荞儿无罪。”

        黑白和元礼面面相觑。

        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金掌柜是不是太知错太能改了?!

        “金掌柜设下圈套欺瞒陷害田荞儿母子在先,又派人打骂田荞儿母子在后,有违诚信,理应受罚。张老大携带凶器带人非法拘禁田荞儿母子,辱骂田荞儿母子,还意图抢劫。在抢劫过程中殴打田荞儿母子,致田荞儿母子受到不同程度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