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慕尼黑会议(一)

第(1/2)页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走进中国外交部大楼前,忍不住停了一下脚步。

以前当燕京大学校长的时候,面对北洋政府的官员之时,司徒雷登总是带着学者面对无能官员时候居高临下的态度。现在,燕京大学早就关门,司徒雷登面对的是何锐政府的官员。那些官员们虽然也承认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却只认为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仅此而已。

司徒雷登所拥有的一切优势都荡然无存。却要面对何锐政府冷酷无情,非常合格的外交人员。司徒雷登感觉自己像是一头前去与饿狼周旋的绵羊,无助又无奈。身为国家公务人员,司徒雷登知道自己不能停步不前,只能进入中国外交部这个充斥着冷酷官员的魔窟。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次之成功的是下缅甸,孟加拉以及印度次大陆南部的达罗毗荼地区。这些地区都有大量的青年到中国来留学,因为人数众多,已经引起了英属印度政府的关注。在调查报告中有这么一段,吸引了何锐的注意力,“……向英国总督举报的是印度国大党,此政党在印度国内非常注重打击革命力量……”

何锐对印度国大党有自己的看法,看完了报告后,何锐又拿起了《中国矿产调查报告》。

“……1937年,我国钢产量达到4486万吨。如果中苏的矿石交易停顿,单纯依靠国内矿石,中国钢产量能到达6400万吨左右。加上朝鲜提供的矿石,中国钢产量可以达到7600万吨。东亚经济合作组织的钢产量可达到8900万吨,预计当时中国民用钢铁需求量将达到6900万吨钢……”

首发&:塔>-读小说

下一份《中国动员预计》的报告中以翔实的数据推演,由于中国快速工业化,大量人口进入工业生产领域,导致了出生率远没有1935年预判的那么多。估计到1940年,中国人口大概有6.7亿。而不是预计中的7.5亿。

中国在战争中动员的作战兵力大概为150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2.2%。中国没有总动员的理由,甚至没有动员的理由。为了满足战争需求,中国工业产量将大幅提升,通过加税的方式就可以解决战争资金来源。

由于加税,国家公共支出的额度会缩小。由于战争期间有大量的新的工业岗位出现,根据当下农民进入工业生产后生育率普遍下降的数据统计,即便国家公共支出不缩减,随着大量受教育人群进入工作年龄,他们通过劳动为国家提供了税收,因为这些拥有更高受教育水平的人员开始工作,国家公共支出的使用效率将快速提升……

这篇报告是李润石牵头搞出来的,因为有着充足的数据支撑,内容十分翔实,可靠性也很高。

下一份报告来自商务部,法国基本确定战争会爆发。为了提升军备水平,以达成更轻松击败德国的目的。法国开始全面淘汰旧装备,更换新装备。由于法国工厂的设备在过去10年的对华出口潮中充分使用,也到了该更换的时期,法国出现了更换新设备的高潮。随着机械制造业股票的上涨,本就很高的法国股市被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法国股市的上涨与英国和美国相比就不算什么,美国的两洋海军法通过后,比1937年初的高点跌掉了40%的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