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400米个人混合泳(上)

第(1/2)页

就在此时,  直播画面却突然切到了池洄洲的身上。

        游泳馆内,池洄洲快速走向泳池,带着凝重的表情在池边俯下身子,  捧起几把池水直接浇在头顶,  然后甩了甩脑袋,  随即站起身,  做了几个深呼吸,这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自己刚刚有些过度兴奋。幸亏发现的早,  要不然,  晚上的比赛恐怕危险了。

        今天发生的各种事情,  让他对于“拿金牌”这件事产生了巨大的渴望。因此,刚刚一进比赛场地,  池洄洲满脑子想的,就只剩下“冲”这一个字,所有的准备活动也都是围绕着这个字进行。

        放在其它的项目里,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能帮他更进一步,  取得更好的成绩,  但是,热血上头的状态绝不适用于400米的个人混合泳。作为游泳爱好者口中的“铁人三项”之一,400米混泳有着许多特殊的地方,跟他的“亲戚”,200米混泳截然不同。

        200米混泳中,  池洄洲这类身体素质超出常人的天才能够从头冲到尾,不用考虑什么恢复策略,  但在400米的距离上,就算是池洄洲也没有足够的体力,在8个途中游阶段全部保持加速。

        根据训练中的测算,  他只能在8个50米中进行1到2个全力的途中游加速,以及2到3个非全力的途中游加速。一旦超出这个限度,他不仅无法维持加速的速率跟持续时间,后续游程的速度也会掉到一个惨不忍睹的程度,严重影响整体的成绩。

        这也就意味着,在400米的混泳比赛中,池洄洲不得不收起那种略微有些狂野的、跟着自身心意的游法,而是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大脑,分析大量的相关数据,按照对手和自身的优劣项目合理的分配体能,并决定何时进行追赶,何时扩大优势……这些绝对不是脑子一热,靠着体力好硬莽能够解决的。

        看到池洄洲做完了准备,裁判员立刻发出了长哨声,示意运动员可以站上出发台了。而这也让池洄洲立刻摒弃了所有杂乱的思绪,最后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了出去。

        “预备。”

        听到这句话,池洄洲屏住了呼吸,

        挺直了背部,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嗡。

        伴随着裁判员发出的开始信号,池洄洲右脚猛地用力,整个人如同一只离弦的箭一样跃入水中,开始400米混泳中的第一个100米——蝶泳的征程。

        然而,他却并没有火力全开,而是按照训练中积累的经验,将输出的力道控制在80%的程度,这种力道即可以让他发挥途中游的加速优势,又能够让他保持一定的体力,给后续的游程积攒出全力发挥的空间。

        “比赛开始了。”

        “池洄洲的跳发虽然弱了一些,但是他的蝶泳水平相当不错,几个动作周期就赶了上来,目前处于第一的位置。”

        这种长距离的比赛用时需要好几分钟,解说员也因此获得了足够的时间,能从容地对比赛中的各种情况进行详细地说明。此时,朴旭尧目不转睛地盯着泳池中间几个赛道的身影,开口说到:

        “今天的这场比赛情况非常特别,有希望夺金的四个运动员技术特征各不相同,想要获得金牌都有难关要跨过去。不过,对于池洄洲而言主要有三点,一是能不能在前200米的蝶泳跟仰泳中,尽可能拉开与其它三人的差距;二是能不能抗住范勇争跟王约瑟在蛙泳阶段的冲击;三是能不能在最后100米之前存下足够的体力,在最后的自由泳中尽可能地发挥他途中游加速的优势,冲刺一波,把水户大野压下去。”

        “只要能完成这三个目标,这场比赛,他就一定能取得金牌。”

        随着朴旭尧的解说,第一个50米也已经到了尽头,直播画面中,池洄洲一个轻巧的转身,立刻向回游去,而被朴旭尧点名的,池洄洲最大的三个对手也紧随其后完成了调头,大屏幕中随即出现了目前排名前三的运动员的成绩。

        池洄洲,王约瑟+0.29,水户大野+0.41。

        对于常年观赛的游泳迷来说,这个表达方式很正常,但是有许多因为亚运会的热度而首次观赛的新人却完全不懂这是什么意思,聊天室里随即出现了一大堆询问的话语。

        “这是成绩排名跟与第一名之间的差距。”庄蝶在导播的提醒下快速地解释了一句,然后

        开口说到:

        “第一个出现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