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第(1/2)页

婺源县,桃源乡。

        陶悠然穿着他的冬日必备羽绒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跺着脚希望冰的发麻的脚能回点暖。

        公交站牌挡不了多少风,要是还没人来接他,估计他的帅脸就要被吹面瘫了。

        正在选择是打道回府还是打道回府的时候,远处来了个人,或者说是来个位勇士,勇士在寒冷的大风天穿着西装三件套往自己这边跑来了。

        “来接人?”陶悠然问。

        “接人。”

        “接的是何人?”陶悠然又问。

        “家父没交代清楚。”

        穿着西装硬撑的祝南山到现在还没看清楚对方的脸,万一是个歪瓜裂枣呢?

        那他可以把对方的羽绒服扒下来穿吗?

        “那交代了什么?”陶悠然有几分不耐烦,把自己的脸探出衣领。

        祝南山看痴了,他在心中呐喊,家父说让他来接媳妇儿。

        半月后

        全是下雪的征兆,却是一点雪子都见不到。

        村里给每家飞檐下都挂上了一串喜庆的红灯笼,冬瓜灯笼连起了河两岸,黄绿相间的香樟树衬的灯笼更加夺人眼,河里的红鲤沉在水底不见上浮,只能影影绰绰的看着点橙色的影子。

        今天是年前最后一次市集,每逢农历带三的日子外乡的商贩赶来这,街上挤满了疯狂抢购的人,世界末日般。

        人人都觉得自家的年货总还是缺些什么,缺些什么呢?

        可能还缺些热闹吧,陶悠然抹了抹鬓角的汗,明明是冷的寸步难行的日子,他本来不想出来的。

        “我能不去吗?”赶集有什么好热闹的,陶悠然拉住自己前面那人的手,想要拿回那件羽绒衣。

        “你在你爷那个老屋里都多少天没出门了,”祝南山顺着他的手把他拉进怀里,半楼着他,“你爷叫我陪你出来办年货。”

        两个人的动作仿若十几年的老友,可是他们满打满算也才认识不到半个月,他不明白祝南山这自来熟的动作缘由,在他怀里挣了一下,发现这人不为所动。

        到桃源乡的那天,接他的人就是祝南山,来接他的那天穿着活像是来接什么重要领导,让不是重要领导的陶悠然很愧疚。

        “试试这,好吃,”祝南山不知道哪个摊子顺来的冻米糖塞给陶悠然。

        这手工的就是和那批发市场来的不一样,米浆和姜在油锅中滚个几番,捣碎后加入那金黄色的麦芽糖,定型后用长刀割成方正的米糕,同一油锅里出来的还有地瓜糖,玉米糖,五颜六色好不精彩,大人往往拿这么一块冻米糕哄小孩大半天。

        陶悠然咬了很小的一口,“有点甜,”但还是一点点的吃起来,他没吃早饭就被祝南山拉了出来。

        祝南山把自己稍薄一点的外套给陶悠然披上,生怕娇气的陶悠然感冒,又觉得他很是好哄。

        隔壁直接被摆了笔墨在地上,一张张红纸占了很大摊位,一位老先生顺溜地写着对联,吉利话写了一大堆,他负责挑,祝南山负责付钱,到最后买了十几幅的门联。

        等着祝南山付钱的功夫,他余光看见一个披散着头发的女人,刘海长到眼睛那,高频率的眨着眼,她正在那堆福字里挑来挑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