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38章

第(1/2)页

“是,  我就是清河大队的。”

        为首的一人年纪有些大,人也挺和蔼:“小同志,我们现在就要去清河大队,能给我们带个路吗?”

        忽然,  他旁边那人看了苏葵好几眼,  说道:“我看这位小同志有些眼熟,  你是——苏葵?”

        “您认识我?”

        赵东方笑道:“苏葵同学,我经常听我家慧娟提起你啊,  之前在报纸上,  我还看过你的照片,现在你可是咱们县城里的名人,  大概没人不认识你了。”

        苏葵道:“原来是赵叔叔。”

        赵慧娟从未提过她的家庭,苏葵也没见过。不过另一人身份确认了,赵东方的身份也好猜。

        “这位小同志还上过报纸?”方才那人有些感兴趣。

        赵东方对他的态度有些尊敬,  听他问就说道:“这位苏葵同学特别优秀,上次考试考了咱们市里的第一,还去市里接受过表彰,  上过咱们省城的报纸呢!”

        就连班上同学都让她带着一起进步,他女儿赵慧娟不也是?

        之前一直慧娟变成那样,  他们两口子心里别提有多着急,  后来竟然走出来了,说是苏葵同学开导了她,要跟着班长进步。他这心里是非常感激这个同学的。

        “全市第一,  上过省城的报纸,  是提出联考的那个学生吗?”那人思索了一下,  “我好像有些印象。”

        却听苏葵笑道:“向书记,  您不记得我了?”

        “你知道我?”向书记惊讶了。

        “上次在杨市,  和您有过一面之缘。”苏葵说,“就是威尔顿公司来杨市谈瓷器出口的时候,我在现场当翻译,当时您是和李司长一起到的。”

        向书记想起来了,那会儿是说找了个临时翻译,他也多看了几眼,只是他后来提前走了,没怎么相处,时间久了就忘了。

        “原来是你这个小同志啊!”苏葵一说他就记起来了,向书记笑道,“真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

        等等?

        “你还是个学生?”向书记想起刚才赵东方说的,“这次提出杨市联考的也是你?”

        “书记,我还在读高三。”苏葵谦虚地说,“联考我只是提了一点建议。”

        向书记是真的惊叹了。

        一个是那天临时找来的翻译,一个提出了杨市联考试点的学生,两个人他都关注过,谁知道这两个竟然是同一个人!

        “东方同志啊,你说得对,这位小同志她是特别了不得!”

        赵东方早就惊住了:“你们认识?”

        苏葵竟然跟书记认识?

        “这位小同志当时可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向书记这会儿很高兴,说起那天的事情来,直把赵东方听得恍恍惚惚。

        这事儿,怎么没听慧娟说起过呢?

        “没想到说来说去,大家竟然都是认识的人。”向书记感叹完,对苏葵道,“苏葵同学,既然你家在这里,那就麻烦你给我们带个路了。”

        赵东方也记得正事:“对,我们去清河大队有些事要办。”

        苏葵当然是同意了,带着两位领导和跟着的两位秘书往清河大队去,见几人都是走路,她没问什么,也推着自行车走。

        路上,向书记跟她攀谈。

        “苏葵同志,你们大队的大队长是谁,平时对大队里的人怎么样啊?”

        “大队长是我二叔,至于为人的话我也不避嫌说一句,他确实十分公正。”

        听到她直爽的话,向书记笑了笑,又问她:

        “大队里收成怎么样,家里人的生活还好吧?”

        苏葵忽然说:“向书记,你们去清河大队是为了调查粮食减产的事情吧?”

        一句话把向书记几个惊住半天。

        “您是调查下面有没有虚报瞒报?”所以这么低调地过来。

        “你这小同志——”简直要成精了!

        当然这话不合时宜,向书记没有说出来。

        既然已经知道他的身份,那也没有隐瞒的必要了。

        向书记说,今年开始,全国大面积出现干旱,好些地方受到影响,导致粮食减产,结果有些地方报上来的还是高产,根本不知道底下人到底怎么样了。

        他们接到上级首长的命令,组成几个调查组,分别前往下面的农村调查。

        本来是没打算暴露身份的,他们连车都没开,谁知道这样偏僻的地方竟然还会碰到认识他的人,还是个聪明得过分的女娃!

        看到几人复杂的表情,苏葵笑道:“您放心,我不会说出去的。您想要知道什么,也可以问我。”

        此时,周家。

        “小梅,今天觉得怎么样?”周建林给她端来一碗红糖鸡蛋来,目露关心。

        “建林,我没事。”她露出喜悦的笑,“孩子也很好。”

        苏梅坐在床上,摸着自己的肚子,一想到自己怀孕了,她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她终于和这个男人有了真正的牵绊,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下。

        “那天,你看见了……”他隐约记得苏梅往一个方向看后,呼吸急促,然后就栽倒下去。

        “没有!”苏梅飞快否认,见自己太急切,又放缓语气,“就是人太多了,我身体就不舒服,我现在没事了。”

        周建林坐在她床边,摸摸她的额头:“没事就好,医生说你情绪受到影响才晕倒,那以后还是少往人多的地方去。”

        虽然有些奇怪,但怀孕的人体质确实差,他相信了苏梅的说法。

        苏梅扯出一个笑,掩住心里的翻滚的情绪。不,不是因为什么人多,而是因为她看见了那个人。

        梁锋!

        她上辈子嫁的那个人!害了她一辈子的人!

        嫁给周建林以后,生活就此稳定,她整天沉溺在未来会跟着他变得如何有权势的幻想里,竟然有些遗忘了这个人。

        没想到今天骤然见到,一时那些被背叛,被打骂,被那两个狗男女折磨,凄苦一生的痛苦回忆瞬间涌入,她一时控制不住情绪,又因为怀孕的关系,所以就晕了过去。

        梁锋!上辈子被他害得那么惨,这辈子怎么能放过他?

        苏梅眼睛里闪着莫名的光。

        对,她发过誓的,她一定要那个男人遭到报应!

        周建林不知道苏梅此时在想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是有些愧疚地说:“对不起,小梅,我又要走了,这孩子……”

        说实在,这就是他不想再要孩子的原因,他这次的假期不多,解决了大娃上学的事情,又因为苏梅怀孕陪了她几天,他要归队了。

        家里面所有的一切,就要交给苏梅了。

        苏梅也从复仇的思绪里抽离出来,周建林要走了?

        他的假期不多,一年才能回来几次,这次走了,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或许是怀孕了思绪有些敏感,她竟然控制不住掉眼泪:“建林,我什么才能跟你一起去随军……”

        “大概还要几年。”周建林替她擦眼泪,眼里的愧疚几乎达到顶点:“小梅,这家里辛苦你了。”

        苏梅从没觉得这五年的时间是那样长,等五年后,她在家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周建林他在部队里会变心吗?

        她拉着周建林要一个保证,叫他绝不许看别的女人一眼,必须和所有异性保持距离。

        周建林体谅她,全都答应,安慰她绝不会忘了她和孩子。

        苏梅放下心来,对,她还有孩子,这才是她最大的保障。

        她又提到:“建林,我想你陪我回家一趟。”

        现在她怀孕了,难道爸还能忍心把她赶出去吗?

        苏葵带着几位领导往清河大队去,他们没有打算进大队,而是要去地里看看。

        路上还是能碰到几个人的,他们看见苏葵十分热情。

        “葵花回来啦?”

        “还喊葵花,人家是写文章的,大作家!那得喊老师。”

        “喊老师怪怪的……”

        “人家文化人都喊她老师!”

        苏葵连忙告诉他们,她不是什么老师,喊她名字就行。

        问起旁边人是谁,看着像城里人,苏葵说他们几个才是老师,来咱们这里取材的。大家只是更加羡慕地看着苏葵。

        等人走了,向书记问:“苏葵同志,你还会写文章?”

        “只是随手写过几篇。”

        向书记笑:“你随口一提就是联考那样的大事,现在你这个随手一写怕是不简单吧?”

        乡亲们说的话他可都听见了。

        苏葵只好说起自己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向书记来了兴趣,这些有名的报刊他也是听说过的,于是说等回去后一定要好好看看她写的文章。

        他们去的地方是年后点了花生的那片地,有几个人安排在这里给花生浇水。

        向书记几人走过去,他十分随和,蹲下跟人攀谈起来。

        “同志,今年花生的收成怎么样?”

        那人就是队里的张叔,张大婶子她男人。也是认识苏葵的,苏葵就说这是别的学校来的老师,人家为了写文章来乡间取材的。

        “写文章!和葵花一样啊!”张叔一拍手,顿时来了兴趣,感叹文化人就是不一样,写个文章居然还要来地里看。

        不过说起地里的情况,张叔就是叹气:“今年天不好啊,地里干得很,指望不上老天爷,我们这只有天天守着。”

        向书记问起产量大概减少了多少,他也老实说了,比去年差,不过他们贺县这个地方,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倒不至于绝收。

        但其他地方真就不一定了。

        “那大队的领导有没有说过要多报点产量上去?”

        “没有没有!”张叔否认,“咱全福队长是个负责的,那该多少就多少,咱队里就这么多,要报多了上哪儿拿去?”

        “二牛,你又在那儿偷懒!”那边,一个人指着另一个人在骂,“大家都在干活,你在那儿蹲着,吃饭的时候你倒积极!”

        二牛可不服:“我干多少关你什么事!我吃我自己的饭,你管不着!”

        “啥叫你的,你吃的那是大家的!没我们种粮食,你吃个屁!”

        “那粮食是分配的,我该得的,和你有什么关系!”

        “行,那大家都像你一样别干了,我看粮食从哪儿变出来!”

        早看不过去的几人跟他吵了起来。

        “又来了又来了。”张叔看不过去,“要我说,就该多劳多得,干多干少吃一样的饭,那不是闹吗?”

        他又跟向书记说,好在他们大队长管得好,大部分人还是勤劳的。

        这会儿到吃中饭的时候,张叔让他们一起去食堂。

        向书记当然不想去吃乡亲们的粮食,他向来生活简朴,他们自己带了吃的。

        苏葵却说:“饭可以不吃,但我建议您去看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