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40章

第(1/2)页

干!"

        苏葵说的方法很简单,也非常难。

        现在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按部就班复习是绝对来不及,只有直接冲击重点。

        于是苏葵给了他一个方案,让他将自己之前整理的笔记抄下来,每天只要还睁着眼就猛背所有难题通通放弃,  只抓切他能抓的分。

        只要他能将这些重点掌握百分之八十,高考掉个车尾问题不大。

        当然这只是苏葵觉得问题不大,李卫民已经被那些堆起来比他书还厚的笔记吓死了。

        苏葵把手按在上面∶  "多背一条,多考一分。这不是笔记,是你的未来。"

        他只觉得自己的心都被震了一下。

        六月二十日。

        《小草青青》正式在报纸上完结。

        故事的结局,李小草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医生,一路攻克难关,救人治病,剧情精彩至极。她与革命伴侣一路相互扶持,情意动人至极。

        她站在原来第一次离开的地方,眼睛里有着光芒。她就是一株顽强的小草,永远屹立,  永远青翠。

        这样一部兼具了当代背景和后世创作方法的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六月二十一日,《文评报》率先发表文章,称这是一部"区别于时代的作品"。

        【……在时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在传统的基础上求创新,  没有经典而深刻的思想,却意外拥有了经典的口】

        这篇评论自然是徐奚年写的,这次他没有批评苏葵,也没有因为知道她年纪小而直接夸,倒是从它为什么会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进行了分析。

        王国梁也在《华都报》上发文,赞扬了这种在写作上的创新,说这是一部"充满情绪"的小说,作者不是用创作方法动人,而是以这种"反抗命运,顽强不屈,自立自强"的精神动人。

        陆子光专门在《文学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对《小草青青》创作影响的分析

        这篇文章从小说的思想分析出发,谈到了它目前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哪些转变,说明其完全考虑到了当下人民的精神需求,做到了寓教于乐。

        可以说,这篇文章非常有水平地将小说夸了一通,甚至不夸张地说,直接抬高了这篇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让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杆。

        《小草青青》彻底火了!

        苏葵不仅收到了《六月》给她寄来的剩余稿费,还收到了顺便给她寄来的读者来信。

        很多人不知道苏葵是谁,没有她的地址,就将信寄给了《六月》的编辑部,这个时候能写信寄信的人家里条件已经算不错了,应该很少才对。可就是这样,他们仍然一天能收到好几封信件。还有沪市那边的人,直接到编辑部问苏葵是谁,她在不在沪市,他们想见一见作者。

        宋万章亲自写信给她,询问她要不要留一个可以寄信的地址,后续如果她出版了,应该还有更多人给她写信来。

        苏葵想了想,留下了邮局的地址,总不能每次都让人再转手给她寄过来。

        不过这篇小说能引起这么大的舆论,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她之前是没想到的。

        她打开了读者来信。

        来信没有批评她的,全都是在表达对《小草青青》的喜爱,对作者创作的认同,甚至大部分都是女同志写来的,表示从这篇小说上得到了非常多的启发,甚至给了她们前路的指引以及反抗的勇气。

        所有来信苏葵都认真看了,但有一封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葵同志∶得读佳作,诚大幸矣……遇艰难险阻,尝读《青青》,深感吾等亦是小草一株,风中摇曳,大浪加身。却忆小草风雨挺立,青青翠翠,实有莫大启发……如此,盼你健康顺遂,佳作再续。】

        文采斐然,情真意切,苏葵看完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李卫民这几天已经快要疯了。

        苏葵不仅给他一份厚厚的笔记,还顺便给他制定了一份堪称魔鬼计划的时间表。

        对于李卫民这种懒散的自制力特别差的,不需要让他自己做计划,需要直接给他让他照着办。

        这份计划没有别的,就是把他从每天早上六点到晚上睡觉十二点的这段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背书!  背书!

        背古文解释,背政史地重点,,背数理化公式,背重点单词,一切要背的,苏葵已经给他规划好了,按照他能承受的最高级别。

        并且她发动全班同学,告诉他们李卫民要上进,让大家帮忙。当然这个帮忙具体表现在—上课睡觉给他一巴掌拍醒,下课猛然给他来个提问让他回答,答不上就让他回去抄到记住,隔一天苏葵就让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对他公开处刑。

        大家乐此不疲,十分愿意帮这个忙。并且发现这个互相抽问又是一个能检验自己的好方法!

        班长真是太强了!她怎么知道那么多学习方法!

        李卫民没见过机器人,却觉得自己现在就是。现在每天脑子里都是背书背书,他过去两年背的书都没有这二十天背的多,连晚上做梦都是笔记笔记。

        每当他受不了可怜兮兮地看着苏葵的时候,苏葵就会用那种"反正就你考不上"的眼神打击他。

        李卫民退败。

        他终于知道,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真的能用几天时间就能背下一本书的重点。

        就在李卫民煎熬于这种地狱模式时,全市迎来了第三次模拟考试。

        这次三模考试是高考前最后一次考试,直接关乎学生的心态。市里非常重视,在上次联考的经验下,更严密地规范了考场秩序,务必做到给考生一个和高考完全类同的环境。

        苏葵的复习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便有事也抽时间看书,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

        她目前已经进行到了第五轮复习,已经从"将书读厚"到"将书读薄"的这一步,将所有科目的大框架了然于心,接下来的三轮复习就是在此框架内做一些简单的补充。

        可以说,到了这一步,就这个时代的高考难度而言,已经没有能难得住她的题了。

        这一次,苏葵仍然是提前交卷。

        和她一个考场的考生控制不住的手又是一抖。纷纷想起自家校长之前跟他们说的话,说人家那是天才,咱们不跟她比!不用管她!

        这会儿学生们纷纷在心里呐喊-

        校长啊,我们做不到啊!

        就是知道她是个天才,我们也控制不住!这是来自学神大佬的碾压!

        苏葵考完试没有离开,市里采纳了她的提议,提前交卷的考生不能离开,必须留在等待室等候,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公平。

        当然,整个等待室只有她一个人,那里的老师一直看稀奇一样看着她。

        考完试,,她和其余人一起离开,其他学校的人都离她好几步以外,只有他们班的同学围在她旁边叽叽喳喳。

        这会儿所有人都在,忽然,一辆小汽车往考场驶来,上面下来一个打扮周正的年轻人。

        他直接走到苏葵面前∶"苏葵同志,方市长让我来接你,向书记也在。"

        是上次见过面的江秘书。

        苏葵隐约知道是上次的事情有眉目了。

        她对江秘书点头微笑∶"麻烦你了。"

        又让同学们跟校长说一声,到时候这边会安排她回家。

        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苏葵坐上了那辆他们没坐过的小汽车,远远驶去。

        "班、班长她"

        "我是不是听见说市长要找咱班长了"

        "好像就是这样…"

        所有人面面相觑。

        江秘书带苏葵去的地方是市政府办公厅的办公室。

        方市长和向书记看见她,都站起来跟她打招呼。方市长还说了声∶"苏葵同志,你可算来了。"

        看他们的表情,苏葵就猜到了。

        她笑了笑∶"看您二位的样子,是解散公共食堂的事情不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