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暮阀裂变6 张行义的短视

第(1/2)页

远在万里之外的魔都,已经接到了郑常洛去世的消息。

        南云和慧,还是表现出了悲伤的情绪,这种悲伤或许也有一部分是真情流露。

        他们的夫妻生涯,虽然中断了12年之久,但前前后后,15年的朝夕相处,人非草木。

        当然这种悲伤,也是有心理准备的,根据南云财阀的谋划,早就把郑常洛的死,作为整个计划的开始。

        但是郑鸿熙,对于父亲郑常洛的死讯,就连基础的表面文章,都没有装的很像。

        确实郑鸿熙,对于郑常洛没有什么感情。

        长期和族的文化教育,使他对华族文化,没有一种认同感。

        青春期的叛逆,使得他对父亲的教导,对华族文化,反而生出了厌恶的心理。

        这种厌恶,甚至可体现在郑鸿熙对自己华族的身份上。

        郑鸿熙甚至不希望自己是郑常洛的儿子,也不希望自己是郑鸿博的弟弟。

        但即使他不希望是,出于南云财阀的利益,也出于南云家族的利益,他必须是郑常洛的儿子。

        关于郑鸿熙的所作所为,即使一直在他的北方与西南门阀世家,都是非常清楚的。

        如果是张家的老家主张重仁还活着,或者谢家的老家主谢赟还在,是断然不可能去这样一个品行不端的人。

        可北方四大家族,家主都已经更新换代,原本还有一个郑家的李特,也陨落在了南极。

        而以张行义为首的新一代北方门阀家族企业的掌门人,都是一群短视而急功近利的人。

        北方与西南,对于暮阀来说本来都是不安定的因素。

        但因为暮阀本身的基础就是由郑家与东南构成的,所以北方与西南即使再不安定,只要东南铁板一块,北方与西南也只能马首是瞻。

        三百多年来,每一代暮阀的阀主,都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对北方与西南进行了分化与同化。

        比如郑崇光时代,张家的家主张重仁,就是郑家的忠实拥趸。

        郑常洛时代,谢家家主谢赟也是郑常洛的坚决者。

        郑常洛又把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李特扶上了李家家主的位置。

        郑常洛重用万俟空,开创了虎林卫,并授予万俟空大战士的身份,这很好的拉近了与万俟家族的关系。

        经过郑家两代人,近三十年的谋划,暮辉财阀的内部矛盾,本来已经渐渐缓和。

        特别是在萨芬政变之前,暮阀内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北方门阀家族与西南门阀家族这样不和谐的说法。

        通常人们只会说,暮辉财阀是由十二大门阀家族企业构成。

        但一场萨芬政变前后,伴随着太多惊人的巧合,把之前的努力毁于一旦。

        先是西元2876年,张家的家主张重仁去世了,而继承人中,只剩下了一个嫡子,就是张行义。

        知子莫若父,张重仁知道张行义很聪明也很有野心,但希望张行义把聪明用在正道上。

        所以张重仁在临终前的嘱托时,拿出12根筷子张行义去折。

        张重仁只是想告诉张行义,暮辉财阀只有十二大门阀家族团结在一起,华族才能够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但张行义却从中读出了不同的,他只从中拿出了六根筷子,依然是折不断的。

        所以张行义就萌生了联合北方,联合西南,共同对付东南,重夺华族控制权的想法。

        张行义,是一个金元财阀制的者,他反对郑家与东南所主导的儒商财阀制。

        所以他上台之后,就在东北实行了一段金元财阀制度改革,使得张家的经济力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