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中书街(44)

第(1/2)页

戏说中书街(44)

        四十四、张居正的改革

        我国永垂史册的变法改革家很多,第一莫过于战国时期的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第二是北宋的王安石的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明代的张居正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之一。他在大明王朝万历初年(公元1573-1582年)当了整整十年内阁首辅,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自然是功绩赫赫。

        张居正的改革始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开始推行的考成法。考成法要求各衙门分置三本文簿,将一切拟办公事及完成期限,登记造册,每月底注销。同时再造两本同样的副本,一本交负责监察的六科,一本交内阁,以备随时考察之用,年终总结,所应办之事必须完销。这种办法以六科监察六部、以内阁监察六科。使得内阁完全掌握了国家行政大权,内阁也由顾问机构变成最高权力机构,而内阁首辅实际上升为宰相。用一句通俗话讲,就是层层监督,就是集中全力,而考成法也就是类似于现在的业绩考核。

        这样改革的结果,当然既肃整了吏治,扭转了长期以来因循守旧、敷衍了事的官场不良风气,使得各级官吏“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把一切监督权、任免权全都集中到张居正一人手中,用一句很通俗的话说,就是将所有的官员的提拔与惩戒玩弄于自己的股掌之间,所以当时朝廷的政令就可以“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

        张居正在推行考成法取得成功之后,就开始改革学政和驿政。学政改革主要是加强对提学官(教育行政长官)的管理,控制生员(学生)言论和生员人数,淘汰不合格生员。《明史选举志》直言:“万历时,张居正当国,遂核减天下生员,督学官奉行太过,童生入学,有一州县仅录一人。”可谓形左实右,自是不得人心。张居正于万历三年(公元1576年)颁布了整顿驿递的条例,严格限制官员非公差使用驿站,对出公差使用驿站,也作出种种严格限制的规定,有些类似于现在出台的“八项规定”,以及《关于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的通知》。

        引起后人争议最大的是对学政的改革,结果导致直接压制了士大夫的言论自由,而且使得读书人的处境更为艰难,尤其是张居正于万历七年(公元1580年)居然关闭全国的书院,自然怨声载道,就是敢怒不敢言。而驿政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避免官员在出差途中占公家的便宜,假公济私。不过执行下来就有些矫枉过正。万历八年(公元15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