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中书街(134)

第(1/2)页

戏说中书街(134)

        一三四、学院街与中书街拐角处

        2016年春夏之交的中国越来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虽然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已经将工厂迁到人工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但有钱的中国商人依然在全世界进行疯狂并购;南海问题因为东南亚结盟越来越变得敏感,台湾的又一次一败涂地,宗旨是的民进党根本不承认“九二共识”;朝鲜很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核试验与多方列强周旋并取得完胜;一带一路受到中亚国家的一致热捧,都希望富起来的中国能给他们大把的金钱和无偿援助和项目,而中国在海外的第一个军地基地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国内的打虎运动仍在轰轰隆隆的深入进行,只是民众开始有了些审美疲软,少了过去那样的关注度;终于放开了二胎政策,年轻夫妇却喊出了“生不起”的无奈;军队的改革从文工团开始,越来越多的非战斗员退出了现役;股票发行实行注册制的消息使得本来就一片绿色的股市越发乏力;“十三五计划”出台,各界反应居然平平;工薪阶层的退休金增长首次跌到10以下,以猪肉为代表的生活类食品却一飞冲天;“五一六”五十周年,敏感的左右两派唇枪舌剑,好不热闹;强降雨导致南方十多条河流超过警戒水位,长江防汛压力凸显,宜昌江边又可见到大船似乎在街上行驶的奇景。

        只是在宜昌老城区,这个红五月似乎和往年没什么不同。太阳照常升起,长江依然流淌,只要没有首长视察、没有城管出动,上午的学院街就会和邻近的璞宝街、民主路一样成为一座规模很大的露天农贸市场。到处都是摩肩接踵的买菜人,道路两边如果不是小菜就是食品,还有卖衣服、帽子鞋袜、化妆品、保健品、滋补品的,电喇叭喊着的也许就是卖跌打损伤药的,地上摊开的一张塑料布上,有花草树苗卖,打开后盖的面包车里,那些盗版书也还蛮有市场……

        其实这是在每一座城市的老城区的某些只要不是交通要道、也不是繁华闹市的偏街僻巷常见到的情景:卖东西的既有本地青年,也有外来农民工;既有经营多年的门面商,也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散兵游勇;既有老实巴交的菜农,也有坑蒙拐骗的歹人;有开着小货车来的,也有就在地上摆几把青菜的;有摆摊设点的早点,也有桶中游荡着几尾江鲶的……

        宜昌的年轻人不是在个人奋斗就是宅在家里的“啃老族”,逛街买菜的多半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或拖着小推车、或提着购物袋,操着各地口音,有的是时间和商贩讨价还价,还有的索性什么都不买,就晃着膀子一路看热闹。车辆只要陷入这样的人流千万急不得,就只好一点点缓慢地往前挪。好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