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边边(.6.4)

宜昌边边(。6。4)

        △吴佩孚的葬礼

        六。四、吴佩孚的轶事(下)

        吴佩孚是个文武双全的将领,兵败后落魄逃难到四川,实在是艰苦万分,九死一生,故有《入蜀》诗一首:”曾统貔貅百万兵,时衰蜀道苦长征,疏狂竟误英雄业,患难偏增伉俪情;楚帐悲歌骓不逝,巫云凄咽雁孤鸣,匈奴未灭家何。在,望断秋风白帝城。”这样凄凉的英雄末路和当年在宜昌击败川军后的那首诗中传达的雄心勃勃的心境就是天地之别,也是无可奈何。

        吴佩孚的爱国气节才是令人敬佩的。当年即便是兵败、流落四川自有东山再起之意时,ri本第。一遣外舰队司令荒城二郎少将派特。务机。关长与他进行接。触,表示ri方可资助步qiang十万支、机qiang二千ting、大。pao五百门、子。弹若gan,此外并助款一百万,帮助吴佩孚东山再起,被严辞拒绝。他的回答是: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用不着外人cha手。”事变”后,ri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吴佩孚通电反对,并到北京怒责张学良:”为何不打?”张学良说:”实力不足,打不过。”吴佩孚说:”现在我来了,实力就足了!军人最。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说得多好啊!

        1937年”七七事变”后,ri军要吴佩孚出任北平维持会会长,他再次凛然拒之。第。二年,ri本占领军决定把华北伪政。府和伪南京政。府合并为一个汉。奸政权,土肥原贤二又出面去拉吴佩孚做”中。国王”,吴佩孚说:”jiao我出来也行,你们ri本兵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去。”ri本人不甘心,还在他所居住的什锦花。园安排过一次记者招待会,中外记者也已经读到了打印好的”吴氏对时局的意见”。但到会的吴佩孚却身着长袍马褂,义正词严地说:惟”平”方能”和”,”和”必基于”平”。本人认为,中ri和平,惟有三个先决条件:一、ri本无条件自华北撤兵,二、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之完整,三、ri本应以重庆(国民政。府)为全面议和交涉对手。

        抗ri义士不计其数,杀身成仁的比比皆是;不愿当汉。奸的也不在少数,梅兰芳蓄须明志就是其中之一;但像吴佩孚这样敢于直言不讳的公开表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的,似乎只有玉帅一人,所以才是铮铮男儿。

        1939年11月,吴佩孚因吃羊rou饺子被骨屑伤了牙齿,ri本人芳太郎介绍一个ri本医生为他治疗,却得了败血症,离奇地结束了一生。从突患牙病到蹊跷辞世,只有短短的十天,故后世常常有”yin谋”之说。不过在当时,噩耗传出后,北平的ri本占领军和汉。奸政权用”国葬”的形式重祭了这位至死也不肯屈就的大人物,甚至连ri军侵。华最。高司令官也参加了公祭仪式,而华北沦陷区的各省市三ri之内均下半旗志哀。

        不过,还是中。共元老董必武对吴佩孚一生的评论似乎说的更实在、更到位:”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yao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笔者认为,用吴佩孚自己写的一幅名联对他的人生做一盖棺论定似乎更为恰当:”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se;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进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