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求支持,求订阅)

第(1/2)页

  投降了!

  怎么才刚一开打他们就投降了。

  居然投降的这么快?

  就在李富贵刚命令炮手继续炮击时,他看到硝烟中有人举着一面白旗,一边走,一边摇。

  他们投降了!

  这些人能不能有一点骨气!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像这些人这么没有骨气的。你们要打就狠狠的打就是了,也让大家伙儿过把瘾。

  你们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头脑,想让大家的兴致往哪里搁?其实这些孩子,他们可是盼了几个月了,就等着和你们打上一场呢。你们倒好,居然投降了,还是不是爷们儿?

  那一瞬间,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那个正德皇帝会把俘虏的宁王又给放了回去。因为啥没打过瘾啊?

  要是有选择的话。就是他自己都想把这些打白旗的人给赶回去,然后重新和他们在好好的打上一仗。

  真他娘的没骨气。

  不但李富贵这么觉得,就是那些孩子们同样也是这么觉得。对于这些想着盼着想要好好打上一仗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仗居然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当然会不甘心,毕竟在他们的想象之中,他们人生的第一战应该是充满着各种血色回忆的那种血战。

  可是现在倒好,他们都还没有放上几枪。对方就这么投降了。

  我的老天爷。这些人也太没有骨气了吧。何止是没鼓起,简直就是一群软蛋。

  “教官,他们居然投降的这么快,不会有诈吧!”

  “是啊,我看看,咱们才打了十几分钟……”

  “才十几分钟啊,我以为都一个小时了呢……”

  “这些人怎么投降的这么快?”

  ……

  如果斯塔诺沃耶夫听到这句话的话,一定会恼得的吐血,他也不愿意投降啊,可奈何他们的大炮会爆炸啊。

  确实,那些落地就炸,甚至可以凌空爆炸的炮弹造成的杀伤,完全颠覆了这些哥萨克们的想象,在一路东征从欧洲打到东亚的他们,靠的就是火炮和火绳枪,可不曾想,有一天会被大炮给轰的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不过只是眨眼的功夫,134人的队伍,就剩下了不到六十人,即便是他们,还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受着伤。

  其它人都到那去了?一多半的人被当场炸死,还有一小半的人不是被炸断胳膊,就是被炸断了腿,眼看着就活不了。

  这样的仗怎么打?怎么都是一个死。

  不过,斯塔诺沃耶夫当然听不到这句话,就在捷尔任斯基下令投降的时候,他就不顾的一切的跳到了河里,抓着一根圆木顺着河水逃走了。

  其实,那怕就是听到了肯定也听不懂,他听不懂,就连捷尔任斯基他们同样也不懂这些“鞑靼人”的语言。

  “是色目人!”

  终于,当捷尔任斯基他们靠近时,宋域他们才发现所谓的“野人”居然是一群色目人。

  “你们是什么人?”

  “罗刹、罗死……”

  跪在地上的捷尔任斯基努力的解释着自己来的方向。看着这些鞑靼人一副迷惑的模样,他努力的用自己会的蒙古话,解释起来。

  “我,鄂罗傻,鄂罗死……”

  “鄂罗死?”

  于文杰拨开李富贵他们,弯腰问道。

  “你们是鄂罗斯人?”

  “于先生知道俄罗斯?”

  “知道,知道,让你们多读书,多读书,图书馆里的书都当成摆设了吗?《职方外纪》里头记的就有这个国家,叫罗斯国,或者罗刹国,不过因为咱们和他们之间过去隔着一个蒙古,而因为Russia的第一个R音是蒙古人不会发的卷舌音,所以蒙古人在前边加一个元音才能读出来,这样再传入汉语,自然音译做了“俄罗斯”,对,就是这样,《海国图志》有介绍这些。”

  就在于文杰得意洋洋的解释时,就听李富贵问道。

  “那你会说俄罗斯话吗?”

  瞬间,于文杰愣住了,俄罗斯话?

  谁会啊?

  刚才还在学生们面前得意洋洋的他,倒也没气虚,直接的了当的说道。

  “我不会,可大连肯定有人会,那里有同文馆,有人专门学习欧罗巴话和文字,他们那肯定有人会。”

  其实中国历朝历代,都注重翻译人才的培养,早在商朝时期,擅长“四方之语”的翻译人才会被重用,任职释译官员。《礼记》记载:“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懂得东方语言的翻译官称为“寄”,通晓南方语言的为“象”,掌握西方语言的叫“狄鞮”,熟悉北方语言的被称作“译”。

  周朝时期,翻译官被统称为“像胥”,“像胥”负责向“狄、蛮、戎、夷”转达天子的诏命,维护天子对方国、藩国、邦国的统治,安抚四方的诸侯。

  汉武帝时期,朝廷设立了“大鸿胪”,掌管边疆诸侯事务,负责对外联络。“大鸿胪”的主管称“译官令”。为培养翻译人才,汉朝时期,官府还设有专门的学校。据《汉书》记载:“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这里的“五方”就是“狄、蛮、戎、夷”等世居之地。

  随后的晋、唐、宋也都设有类似的机构,到了明朝,明太祖诏命应天府设立了“会同馆”,编撰《华夷译语》等工具书,同时培养外语人才。由此可见,咱们汉人本来都是睁眼看世界的。

  得,也就是到了满清,不过是以蛮夷入主中原,结果比历代中原王朝更狂妄自大,自称天朝,闭眼不看世界。相比之下,同样对待西洋,明朝人的视线却是开放的。他们的开放并不是仅仅针对于东方传统地区的交往。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时候,他们同样以好学的胸襟,这样的西方文明敞开了自己的怀抱。

  与另一个世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早在天启年间的《职方外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