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活到老学到老

第(2/2)页

往打好的炮孔里装炸药放炮的炮手来说,技术要求并不太高。在坑道里就不一样了,炸药装少了,威力太小,只听见响声,石头炸不下来,徒然浪费炸药,还耽误时间;炸药装多了,威力又太大,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塌方,同样是既浪费炸药又耽误时间,而且还有危险。开工第二天,在塔波乔峰施工的一个坑道中,就造成一次严重的塌方,险些把几个日本工匠给活埋在里面。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萧峰和他手下的弟兄同样没有办法,只能依靠那些日本工匠。那些日本工匠只知道是他们是在为大日本帝国修建工事,哪知道是在帮敌人干活?所以,这些人都焕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不用萧峰说话,自己就凑到一起琢磨研究,很快就摸到了门道,找到了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合理的装药数量,使工程进度大大加快。

        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施工点距离坑道口并不远,所以爆破后产生的大一点的碎块,就靠人用双手一块一块的搬到洞外;那些太小的碎块和粉末,就盛到簸箕里端出来。可是随着工程的进展,施工点一点一点的远离洞口,这样的运输手段就显得太慢了。解决这个问题,那些日本工匠同样有办法,一些木匠出身的工匠,就拿起锯子,到山下的树林里锯来一些粗大的树木,再用锯子破成板材,然后就用这些板材,做成一个一个敞口的长方形大木箱子。再选一些粗细合适,树形较圆的木料,锯出一个一个圆圆的车轮,连车轴都是木头做的。把一个木箱装上两根车轴,再在车轴上装上四个车轮,一个既轻便、又实用简易的矿车就做成了。

        那些日本民工在木头矿车的一端拴上绳索,几个人牵引一台木头矿车,运送起碎石来事半功倍,只看得那些监工的特战队员咂舌不已,连萧峰也不得不服气,暗暗叹服日本人的高明。

        忙碌之中,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工夫,两个月就过去了。这两个月中,萧峰几乎一直呆在开挖坑道的工地上,检查工程进度、施工的质量,有时因为地质的关系,还不得不跟那些日本工匠临时研究修改施工线路,忙的昏天黑地。可以说,在这两座山峰的施工工地上,就属他最忙。

        而在这两个月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塔波乔峰和菲娜苏苏山这两座山峰了,从外面看,山坡上到处都堆满从施工坑道中运出来的碎石,连从山脚下通往坑道的山路,都是用这些碎石堆起来的,给这两座山峰彻底来了个大变样。若是从里面看,变化就更大了,这两座山的上半截几乎被掏空,复杂的人工巷道四通八达、前后通联、上下交互,无数的出入口,还有已经进入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重炮工事、高炮工事,机枪工事,像蜂窝一样洒落在两座山峰的上半截。

        总的说来,整个工程的进度很快,萧峰规划的坑道工事已经初具雏形。唯一有些拖了工程后退的,就是那条连接塔波乔峰和菲娜苏苏山之间的地下通道。这条地下通道的距离很长,足足有三千米,在地底下开挖这么长的距离,别的不说,在没有趁手的测量工具的前提下,定向就成了大问题。而为了加快速度,又必须从两头同时开挖,这就更增加了定向的难度。

        刚开挖了不到半个月的时候,萧峰让选出来的几个比较有经验的工匠查看了一下,就发现两边施工的方向错开了不少,如果照此挖下去,两个施工方向,只能越挖越远,最终会在两座山峰之间各自开挖出一条通道,永远也不会碰头。多一条通道,当让是好事,可问题是这样一来,什么时候才能完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萧峰和这些工匠可没少费脑筋,最终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才想出了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在通道施工线路的顶部,先开挖一排孔洞,然后根据通道内的施工的进度,每隔一段时间,就在施工点上方往前一点儿的孔洞中引爆一颗手雷,利用手雷爆炸的震动来指引施工的方向,这才解决了问题。

        而所有这些,都是那将近三千名日本劳工日夜赶工努力的结果,为了加快施工的进度,这些日本劳工自觉的分成两班,昼夜不停的施工。因为缺乏电力,坑道里的照明全是用砍来的松树做成一个个松明子。松树燃烧的时候,会产生浓烈的黑烟,而放炮炸石更是会产生大量的硝烟和粉尘,却又没有通风设备,这就使坑道里的空气异常混浊,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施工两个月,病倒和伤残的劳工就达一百多人。

        但所有这些,那些日本劳工都默默承受了下来,每天工作的劲头依然不减。这种感人的情景,只看得那些自以为已经是铁石心肠的特战队员,都有些心里不忍。可是再转念一想,这些日本人干起活来之所以这样拼命,全是因为他们以为是在为他们的大日本皇军服务,为他们帝国的圣战服务,如果被他们知道事情的真实面目,只怕马上就要造反。再说,日本人在中国对待中国的劳工,可没有他们这么客气。想到这一点,所有人刚刚有所软化的心肠又重新硬了起来。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