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血战海空(十八)

第(1/2)页

三路攻击机群中,第五大队张秉殿率领的机群是沿着直线掠海向前飞行,攻击距离短了不少,所以他们最早接近迎击他们的敌机。看到日军机群气势汹汹的迎着自己扑来,张秉殿马上在无线电中命令各机尽量不要跟敌机缠斗,他们的目标是敌人的军舰,而不是这些轰炸机。再说他们野马式战斗机来就不适合挂载鱼雷,现在却每架飞机机腹下都挂着一枚长达四米多、重量超过九百公斤的航空鱼雷,飞机的机动性能受到巨大的影响,空战性能能够剩下一半就不错了,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迎上来的大群敌机,当然是能躲则躲。

        但是,日本人的狡猾和凶残,还是远远出乎了他的意料,正当双方机群都进入各自机载武器射程的时候,日军的大口径舰炮突然开火了,比睿号战列舰四座双联装356MM主炮一起向他们开火,一轮齐射打出的八发大口径炮弹,从日军机群的下方掠过,几乎同时在他们的前后左右爆炸,巨大的爆炸声震的天摇地动。

        张秉殿的机群赶紧忙不迭的四散躲避,好在刘大鹏事前提醒过他们:一定要小心日军的大口径舰炮!所以机群队形排列的极为分散,让比睿号这一轮炮弹除了击伤一架战机外,大多数炮弹能够炸到的目标只有空气和海水。

        一轮炮击过后,双方的战机已经有了实际的接触,日军的九九式舰载轰炸机一边用装在机头上的自卫机枪胡乱开火,一边头对头的硬顶上来。

        看到日军这不要命的架势,把张秉殿吓了一跳。同归于尽是不可能的,这既不是他们这次任务的初衷,也不合算,急中生智,马上轻轻一推操纵杆,机头迅速向下一沉,仗着娴熟的驾驶技术,以机腹下挂载的鱼雷几乎触到水面的高度,从日军机群的下方穿了过去。

        而在他的身后,所有的飞行员,几乎都采取了和他相同的应对战术。没办法,挂载了鱼雷的野马式战机的向上爬升能力受到的影响太大,向下俯冲的性能反而有了提升。所以,除了有两架战斗机因为飞行员手脚不利索,一架被日军战机撞中机翼,双双坠海,一架因为俯冲角度太大,直接扎进海里以外,其余的二十三架战机都顺利的冲过了日军机群的阻挡,日军的十几艘军舰就近在眼前了。

        一看敌机已经进入攻击位置,日军舰队登时慌了,赶紧调转防空高炮的炮口,拼命进行拦阻射击,但因为太过仓促,大部分高炮开火的时候,炮口还没有降到位置,打出的炮弹距离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

        张秉殿哪肯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在无线电中大吼一声:“放!”二十三架战机的飞行员几乎同时摁下投弹按钮,霎时间,一颗颗挂在机腹下的鱼雷,就象下饺子似的“扑通扑通”掉进海里。巨大的入水冲击力,使装在雷头保护鱼雷落水时不受伤害的方形无底木桶立刻摔得粉碎,等到鱼雷再次从水里露出头来的时候,电驱动的螺旋桨已经开始高速转动,驱动着长长的鱼雷,以接近五十节的速度,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笔直的白线,高速向着前面的日军舰队冲去。

        这种几十架战机一起投掷鱼雷进行攻击的战术有个名堂,叫做扇面形攻击。这种攻击方式,是萧峰提出设想,由石牛带着飞行员们进行反复实验、研究,最后定型的一种战术。其实,这种战术在后世并不陌生,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就经常使用这种战术对付日军舰队。

        萧峰对于这种战术基本就是一知半解,只是因为见识得多,知道有这么回事,所以只能大略讲述一下这种战术的要领。不过经过石牛和飞行员们后来的实验证明,这种战术对攻击军舰,尤其是舰船较多的舰队,非常有效。

        南云忠一的第一航空舰队有幸成为这种战术的第一个试验品,结果是灾难性的。二十多条鱼雷在海面上划出长长的航迹,直扑过来,场面相当恐怖。本来还在拼命进行集火射击拦截的日军舰队再也无法镇静,开始争先恐后的进行高速机动,躲避那些疯狂的鱼雷,本来紧紧靠在一起的舰队逐渐分散开来。

        但是躲过了这头,躲不过那头,从正北方向扑过来的第七大队副大队长黄建东一路,也顺利的突破了敌机的拦截,并迅速投下了鱼雷。只是他们因为受到了雾岛号和阿武隅号两艘战舰重炮打出的两轮炮弹拦截,损失要稍微大一些,有六架战机在突破的时候被击落。

        总数四十多颗鱼雷分成两个方向,直扑在海面上疯狂机动的日军舰队,引起舰上所有人的恐怖,赤城号、加贺号等四艘航母已经顾不得起飞剩余的舰载机,拼命地左躲右闪,试图躲过这些要命的煞星。

        最先中招的,是环绕在舰队外围的那些驱逐舰,这些在舰队中本来就是扮演炮灰角色的家伙,这一次彻底名副其实,有三艘驱逐舰分别各中了一颗鱼雷。浦风号舰身中后部中雷,左舷水线处被炸出一个直径达两米的大口子,大量的海水疯狂灌进船舱,舰身马上开始倾斜;滨风号舰艉被炸掉,舰艏很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