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令人头疼的封赏

第(1/2)页

第321章  令人头疼的封赏
而后时事又提起船帮的事,不免就让更多百姓对此事关注起来。
之前船帮和官寺勾结贩卖私盐的事关注度并不高,众人的关注都集中在太子殿下被刺杀的事上。
因为在百姓看来,船帮走私盐跟他们关系不大,甚至还有些利好。
比如有些人能低价购买到私盐。
因此百姓对此并不觉得多么罪大恶极。
可结合政论那一篇就不得了了。
如果国家盐产真能上去,届时开放盐库,说不定盐价真的能下来。
可各州郡的盐库都被那群硕鼠偷走转化为私库,他们再堆积起来暗中卖给其他国家。
那么赵国境内的盐还是会少,盐价依然上不去。
即便私盐卖给自己国家的人,肯定也不会低多少,说不定这些人还会采取少卖策略,提高盐价。
朝廷没法时时刻刻管制,这些人又拧成一股绳暗中勾结。
百姓被期盼逼迫,最终也只能捏着鼻子买。
而这次私盐的事被揭露出来,无疑是一个上达天庭的机会。
文中还提过去年开始定远将军就开始在各州郡建立净水坊的事。
这件事许多百姓也有所耳闻,甚至因此称颂了陛下好长一段时间。
净水坊与制盐息息相关,这便说明今年盐产真的能上来。
一旦攸关自己利益,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瞬间不少百姓都坐不住了,纷纷喊着要朝廷彻查私盐,惩治贪官。
而且有一些还主动帮忙,举报违法事件,并对朝廷此次大动干戈的做法表示非常赞许。
之前有些民众被有心人引导,觉得朝廷彻查私盐是在压缩百姓的生存空间,对此还颇有微词。
甚至觉得太子被刺杀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太过大惊小怪。
如今这些言论全被狠狠压下去。
原本某些地方隐隐要掀起的动乱就这么消弭。
但潼关城的日报却没有结束。
第二日阮昭便以百货坊的名义,与都尉府合资创建一家潼关日报报社。
每日一份报纸准时分发。
不过开始的前五天都是聘请百多名文人抄写。
直到第六天刘老爷子的活字印刷模板做好后,才开始印刷刊登。
而这一次刊登就登了十万份。
这段日子《潼关日报》不只在其他地方火了,在潼关城也很火。
阮昭照顾到很多人不识字,所以以都尉府体恤百姓的名义,把报纸贴在布告栏,安排卒吏定时读报。
不过其中百姓最喜欢听的还是《青云记》。
《青云记》已经连载五章,写到主人公在夫子的帮助下成功参与乡试,考中童生。
原本以为主人公就此可以摆脱舅母一家,平步青云。
谁知表哥嫉妒他中了童生,竟四处散播谣言说他舞弊,引起监察官注意。
而后主人公被抓拿,名声尽毁。
这个发展让不少文人激愤怒骂,捶足顿胸。
让不少寒门子弟从中产生共鸣。
《潼关日报》的销量和阅读率,硬生生被《青云记》带了起来。
不过阮昭早把大纲交给一位聘请的写书先生负责每日撰写,她除了审稿外不再管。
至于其他四个板块也有专人负责。
政论和趣闻更是采取投稿刊登模式。
当这份报纸传到宫内。
帝后读完后都乐了。
他们在第二日便知道这个消息,大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