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吾凰吾儿

第(2/2)页

在拓跋焘怀里,疼得满头是汗。待回到月华宫时,宫里的宫人提前一步收到消息,产床都已经准备妥当。

        芜歌被拓跋焘送回榻上时,淡青色的裙摆已染了血色。

        拓跋焘被请出内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走动。不祸和月妈妈随着稳婆和医女守在房里。

        芜歌只觉得疼痛排山倒海,饶是她历经千帆,却也有难以承受之痛。虽明知痛呼无济于事,她还是止不住溜出口的闷哼声。

        殿外,拓跋焘听着她的闷哼,越发着急,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回。

        心一虽是医者,却也入不得产房,只得呆愣愣地在殿外候着。

        庆之在芜歌离席不久,就借故告辞出了宫。若是没婉宁在,他或许会多留些时间,他都不知是如何顶着那样哀戚幽怨又怜悯的纷杂目光,用完膳的。他觉得窒闷,便逃似地走了。

        当下,最气定神闲的莫过于欧阳不治。老头子还在贪杯地抿着清酒,一粒一粒地扔着炒豆子入嘴。

        “里头到底怎样了!?”

        在拓跋焘不知道第几回,恨不得闯入产房时,欧阳不治慢悠悠地开口了“陛下稍安勿躁,头胎都是要花些时辰的。”

        “花多少时辰?”拓跋焘急问。

        欧阳不治好生欠揍地反问“陛下又不是头一回当父亲,怎的这都不晓得。”

        拓跋焘的面色变了变。他对玉娘心底是有愧的。

        欧阳不治捻起一颗炒豆子抛弃,凑着嘴一把接住,边嚼边道“个时辰是常有的事。”

        拓跋焘的步子陡地僵住,整个人脸色都不好了“这么久?这该的疼啊。”

        心一闻声,面色变了变。他记起,芷歌从前是最怕疼最怕苦的。

        欧阳老头见两个男人都是一脸呆愣,笑着直摇头,还该死地耸了耸肩“不然呢?要不怎么说女人生孩子是在鬼门关前走一圈呢?”

        拓跋焘退走几步,跌坐在榻上。这一路,他是看着阿芜的肚皮一天天越来越大,抚着那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打嗝翻身踢腿的。十月怀胎的艰辛,一朝分娩的凶险,他悉数都参与了。他心急地揉了揉脸……

        入夜,新月挂上月稍,里殿的闷哼声越来越稀疏。

        “阿芜,朕在外头,一直都在,你挺住。”这已经不知道是拓跋焘第几回急得贴近门口,扯着嗓子打气宽慰了。

        芜歌疼得浑身都微微弹起,一阵剧痛胜过一阵,可她却是连闷哼的力气都快耗尽了。

        终于,在她自觉濒临绝境,疼得快要虚脱时,整个身子一轻,神志都飘忽腾上了帐顶,耳畔响起一声嘹亮的婴孩啼哭。

        她解脱般大口呼气,疲沓地闭上了眼睛,任由宫人们替她擦洗。

        “哎哟,恭喜皇上,恭喜娘娘,是位小皇子……”

        她听到稳婆欢天喜地的恭贺声,只是,实在是累得紧,她都睁不开眼。她又听到一串急切的脚步声,瞬时就腾到了身边。

        “阿芜。”

        她整个人都被裹进温热的怀里。

        “阿芜,我们有孩子了,晃儿,真的是晃儿。”

        她听到拓跋焘狂喜到近乎语无伦次的声音。她被他紧搂着,有些透不过气来,却连轻咳的气力都不够似的。

        拓跋焘这才觉察到她的异常,松开她,抚着她的脸,焦急地唤道“阿芜,你怎样?阿芜?快,传御医!”

        芜歌清晰地感觉到御医、不祸、心一和欧阳不治轮番进了殿,轮番给她切了脉。

        “底子到底还是虚了些。”

        “产后沉睡最是要小心……”

        她听到医者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不多时,月妈妈就来喂她喝汤。那味道,她清晰地感觉到是参汤。

        她好像睡着了,又完全是清醒的,只是睁不开眼。她的神志仿佛飘荡在虚空的白雾里。那里,她似是见到了父亲母亲和哥哥们。她觉得好累,恨不能就此睡去。生下晃儿,就意味着大限之期将至了。她疲惫不堪,当真是不愿去承受和面对。

        那些故去的人,有的在向她招手,有的却恨铁不成钢地怒斥。

        “你没资格死,好好活着,活出个人样来!”

        “幺儿,替我守住齐哥儿,守住徐家的血脉……”

        她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里,半生半死。

        她甚至梦到了阿车,依旧是少年模样。他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我的孩儿,我不强求他们一定要文武双全,至少得有一技之长,文也好,武也好,哪怕经商也好,总要对社稷有所建树。”

        她娇嗔,“阿车,你想什么呢?什么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你当我是母猪啊?我才不要生那么多孩子,痛死了。”

        生孩子,真的好痛。她却不曾如年少时想象的那样,为阿车生三个孩子。在梦里,她都记得分明,她生的是晃儿,那是她和拓跋的孩子……

        芜歌沉睡了一夜,拓跋焘就一眨不眨地守了她一夜。他在她耳畔不停呢喃,“别睡,阿芜,快醒醒。”

        在念叨了成千上万句醒来后,怀里的女子,总算是睁开了眼。

        “阿芜!”

        芜歌在一片迷蒙里,见到拓跋焘正一脸狂喜又后怕地看着自己,那双桃花眼里雾着轻薄的水汽。

        “嗯。”她嗯了嗯。

        “阿芜。”拓跋焘不敢搂她,只觉得臂弯里的女子如一朵晶莹剔透的琉璃,美轮美奂故而娇弱易碎。他捏着她的手揉在掌心,又抬手疼惜地为她顺了顺发“你昨夜真是吓坏朕了。连晃儿都没瞧上一眼,竟就睡着了。”

        “我太累了。”芜歌的声音轻得如一缕青烟。

        “朕的阿芜受累了。”拓跋焘凑近,吻了吻她的额。

        “晃儿呢?”芜歌仰着下巴,疲沓的眸子里点了亮光……

        襁褓里的婴儿,生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粉嫩的皮肤,红润的嘴唇。芜歌瞧着,莫名地觉得心底涌动着酸涩的甜蜜。她伸手,指尖轻轻点了点小家伙的鼻子,笑了笑“鼻子像父皇。”又划着他的眉“眉毛也像。”

        拓跋焘低眸瞧着怀翼里的襁褓,头先还未觉得这婴儿有多像自己,经她如此一说,倒觉得越看越像。他瞧着瞧着就笑弯了眼“吾儿肖朕,将来文韬武略当更胜朕一筹。”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