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35章

第(1/2)页

肖伏安正在攻坚的课题,与海原的核能供暖项目有关。

        近年来,国家不遗余力地在各个层面大力推广清洁能源。2020年9月,中国更是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此后,有关“碳中和”、“节能减排”话题的社会关注的迅速攀升。

        虽说从世界范围看,目前中国清洁能源装机总量保持在优秀水平: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突破53亿千瓦,较上一年增长12亿千瓦,世界排名第一,可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却并非易事。

        作为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能源需求还将持续攀升,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仍存在强耦合关系。如何既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又实现减排,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高难度竞赛题。最大范围地促进能源的清洁低碳转型,成为政府和企业努力的方向。

        对于北方的集中供暖而言,燃煤取暖,一直是北方城市最主要的取暖方式之一。每到冬季取暖季,供暖中心巨大的大烟筒便准时向外喷涌烟雾,大量燃烧的煤炭在为居民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碳排放量和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发展清洁能源供暖便成为应有之义。

        而核能发电后,对产生的余热再利用是一项技术难题,通常做法是将高温冷却水直接排放入海,较大温差会造成核电站周围海水水温上升,破坏海洋环境。

        核能供热源则采用发电产生的余热,从核能发电机组抽取部分发过电后的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厂内换热器,换成高温水,随后经管网进行多级换热后,最终实现将核电厂产生的热量,送入千家万户。

        理论上,这种大规模、零碳的核能供热,一旦成功,将有助于实现当地居民、地方政府、核电企业及生态环保的多方共赢。

        事实上,宇核集团早在两年前便已协同项目地地方政府和热力公司开启核能供暖的探索,以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海峦作为先行示范区,将从商业上、技术上、经济上对核能供暖进行整体评估,成功后将复制推广。

        截至今年,首个核能供暖示范项目已在海峦平稳运行一年有余,通过技术复核及成本核算等综合评估,已达到可进一步复制推广的标准。

        目前,宇核集团子公司清山核电站海原县供暖示范工程也即将开始备案筹备,目标年底能够投入试运行。肖伏安要做的,便是对海原核能供热可行性及其安全性进行可靠性论证,推进项目备案。

        虽然核能供热技术已较为成熟,在低碳供热领域有广大的应用前景,但能否被采纳,取决于许多因素。公众对安全的担心、价格接受能力、各级政府的态度等都是面临的主要挑战。

        海原项目的特殊之处在于,海原县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非法定集中供暖区,县域内也无从事集中供暖的热力公司,如何复制海峦经验成为推进核能供暖综合利用的一大难题。

        从技术路线上讲,实现核能供热除了基于现有的大型核电厂,利用核电站的抽汽/余热向热网供热这一方式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在城市中或近郊建低参数的低温核供热堆。前者覆盖范围有限,而后者虽然更为灵活,但经济性仍待提升,且因为离居民区更近,容易引发民众对于安全性的疑虑。

        新的海原核能供暖示范区采用何种技术路线,成为众人争议的焦点。前者需要在海原从0到1建立热力公司,推动生活区热力管网、相关区块的输送管线及配套换热站,并进一步拓展相应配套热力管网和换热站;而后者,除了解决以上问题外,还需要解决经济性问题,并开展厂址普查、初可、可研、可研收口、初设等前期筹备工作,但一旦成功,将大大拓宽清洁能源推广范围。

        肖伏安将打印出来的海原核电供热系统的现有设计图纸在书桌上铺开,又从一旁翻出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20年发布的、收录了72种小型堆技术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进展》,继续研究起来。

        凌晨两点,整个城市已陷入沉睡。肖伏安却没有丝毫倦意,大脑如高速运转的机器,将眼睛收集到的信息迅速处理加工,分门别类,思考并创造。

        夜凉如水,更深人静,桌前的电脑屏幕发出微微的光。肖伏安披衣而坐,在书案前伏案而作,屋里只剩下笔尖在纸上划出的沙沙声以及时而敲击键盘发出的声响。冷白的灯光映照着他清隽而略显瘦削的脸和那微微皱起的眉,竟然他整个气质变得凌厉起来,仿若一把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