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什么叫公平?

第(2/2)页

到升迁的,朝廷中枢也没有他们位置,乃是真正的“干事没好处”。

        这就好比张九龄去当县尉,他当然有能力写诗,有能力写文章,甚至还有能力给皇帝出主意。

        但是他肯定没能力去断案,去跟基层百姓打交道,去收税,也不屑于此。

        <div  class="contentadv">        所以张九龄若是在长安县尉这个位置上,也会是“透明人”,说难听点就是混子。

        这次李亨造反,长安万年两县居然毫无反应,还不如提前得到消息的郑叔清,其实关键原因也在于此。不是他们不想动,而是“大唐自有国情在”。

        这些关系户们都把长安县尉当跳板,此职位乃是众多官僚眼中的“清贵官”。

        有鉴于此,又有谁会真正办事呢?

        而那个真正办事的,又因为长期得不到升迁,所以破罐子破摔,干脆躺平不怎么管事了!

        事实上长安城内权贵众多,连京兆府尹郑叔清都要逢人喊“干爹”。那长安县尉和万年县尉这样小小的一个基层官员,又能做什么呢?

        薛王一家要造反,管辖范围内的万年县尉,也就是那个贼曹尉哪怕听到了一点风声,他敢去查吗?他敢上报吗?

        万一是假的,杀他一家人都不够填坑的,那还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

        所以方有德所说的“杀一儆百”,从这个角度看,倒也没冤枉那些人。

        类似这种“混子官”,在长安中枢有很多,比如说人人羡慕的“校书郎”,白居易就曾经自嘲他当这个官的时候就是个很专业的混子,鸟事不干白拿钱。

        对于大唐官场种种体制性的弊端,基哥已经没有心力去管了,所以他听到方有德这话,也只是缓缓的摇了摇头。

        “长安万年两县县令,罢官。”

        李隆基慢悠悠的继续说道:

        “那十二个县尉里面,很多人就是管理库房的,李亨造反,也不关他们的事情,将这些人罢官好了。

        剩下那两个负责缉捕的贼曹尉,直接斩了以儆效尤便可以。

        其他十个县尉,罢官,五年内不再续用。

        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基哥的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只斩了两个一线办事,又没有后台贼曹尉。

        “哥奴,你有什么就直接说吧。”

        看到李林甫对着自己叉手躬身行礼,李隆基慢悠悠的说道。

        “微臣,请废十王宅,将皇子外放至长安周边州县,以防变生肘腋!“

        李林甫对着基哥深深一拜说道。

        外放皇子!

        大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平静之中。

        这个话题,是一个禁忌。

        曾经,在基哥还未站稳脚跟的时候,宗室内部近支,比如基哥的那些兄弟,就曾经外放为刺史。然而当基哥彻底将权势巩固后,先后修了花萼相辉楼、岐王薛王等宅院、“十王宅”、“百孙院”等等,将宗室近支“圈养”在长安。

        待遇甚至还不如宗室远支。

        比如信安王李祎,比如说李适之甚至是李林甫,这些宗室远支,都远比那些顶着“王号”的皇子们逍遥快活。

        所以说李林甫的提议,某种程度上说,算是一种“拨乱反正”。

        但这话很犯忌讳,除非基哥本身就是这么想的。此时此刻,紫宸殿内众人除了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以外,其他人都是在等待着基哥的回答。

        “你们以为如何?”

        基哥回顾众人询问道。

        “圣人,十王宅乃是定制,若是废除的话,将来那些皇子们举兵造反怎么办?”

        左相张守珪站出来说道。

        他为什么要反对呢?

        因为,凡是李林甫赞成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那他就要坚决反对!再说了,将十王宅内皇子外放,确实有些不合适!首先一点就是,对现有制度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此事非同小可,朕觉得可以容后再议。”

        李隆基微微点头说道。

        听到这话,张守珪瞳孔骤然一缩!

        很多时候,“容后再议”本身就是一种妥协的态度。要不然,随便呵斥李林甫一句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本身就想将皇子们外放,李隆基干嘛说这么多废话呢?

        皇子居然要外放!

        这种事情,说出去谁信啊!

        张守珪缓缓的退回原位,低着头一言不发。

        “李亨谋反,朕深为痛心。但思前想后,这多少是因为太子之位长期悬空所致,乃是朕的过失。

        所以朕想立太子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谁可为太子?”

        李隆基抛出了自己的第二个议题,也是让人惊掉下巴的那种。

        谁可为太子呢?

        好像诸多皇子里面,很多人都有机会当太子啊!

        因为李隆基的正室王皇后已经被废了,之后便没有再立新皇后,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嫡子”。

        既然没有嫡子,那所有的庶子都是可以的吧?

        棣王李琰,荣王李琬,仪王李璲,颖王李璬,永王李璘,寿王李琩,延王李玢,盛王李琦等人,都已经成年,究竟谁当太子好呢?

        其实基哥的子嗣绝大多数都成年了,最小的幼子汴王李滔,也有十多岁了。

        这些人,理论上都可以成为太子,但太子却只能选一人。

        那么选谁好呢?

        今天朝会的信息量太大,张守珪发现包括自己在内,好多人都把握不住啊!

        “圣人,微臣建议,立寿王李琩为太子!”

        又是李林甫站出来,率先提议!

        嗯,是了是了,好多年前,当时武惠妃还在,李林甫就在提议让寿王当太子。现在李林甫站在寿王这边,好像也不稀奇?

        一时间,紫宸殿内很多人都陷入疑惑与思索当中,他们在脑中急速盘算着,究竟选谁比较好。

        从前,那肯定是李亨的条件最好,人脉也最广。

        可是现在李亨已经谋反死了啊!

        “选寿王当太子是个不错的提议,诸位爱卿可还有别的人选么?”

        李隆基笑眯眯的问道。

        紫宸殿陷入死一般的安静当中。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