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欧洲火药桶

第(2/2)页

己方内地。

  要么被人打,要么作为打人的前方战略基地,或者就直接以此为战区展开搏杀,三大外部地缘势力相互间的无休止撕杀,使得巴尔干半岛永远就是一副祸乱不绝的命。

  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就是因为它的地缘政治冲突,总是会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影响到全球性政治格局,为世界所瞩目。

  除了外部势力对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半岛内部的**基因,也是酿成这种长期混乱的一大原因。

  正是这种内因与外因的交织,加剧了巴尔干半岛的冲突,也对人类文明的兴衰,造成重大影响。

  巴尔干半岛长期受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治,19世纪以来,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巴尔干地区的一些国家相继独立。

  由于这里主要居住着斯拉夫人,他们与俄罗斯人是同宗,而且俄国是打击、削弱土耳其的主要力量,所以,巴尔干半岛各国与俄国有着密切联系。

  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再次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20世纪初,奥匈帝国加紧染指巴尔干地区,特别是力图阻止波斯尼亚的黑塞哥维那,同塞尔维亚合并。

  1908年,奥匈帝国趁土耳其发生革命时,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两地),这激起了塞尔维亚人的极大愤怒。

  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开始部署武装力量,俄国准备支持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奥匈也向边境集结军队,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德国出面支持奥匈。

  1909年3月21日,奥匈帝国向俄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承认奥匈吞并波、黑两地的既成事实,否则将对塞尔维亚开战。

  俄国没有得到英法的支持,不得不暂时让步,奥匈在德国支持下实现了吞并波、黑的野心。

  土耳其在意土战争中的惨败,充分暴露了这个帝国已经腐朽不堪,大大鼓舞了500年来饱受奥斯曼帝国压迫的、巴尔干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在巴尔干地区,陆续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建立了较大的独立王国,这些国家积极酝酿建立同盟,准备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以求彻底摆脱土耳其对这个地区的统治。

  欧洲列强不甘心巴尔干人掌握自己的命运,它们各自怀着侵略扩张的野心进行干涉,使巴尔干问题更趋复杂。

  德国从维护自己在土耳其的利益出发,和奥匈一起支持土耳其,力图阻挠巴尔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俄国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积极推动巴尔干同盟的建立,企图以此加强本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地位,使巴尔干同盟成为反对奥匈和德国的工具。

  因为在俄国看来,这个同盟的形成,将在法俄两条战线以外,开辟反对德奥同盟的第三条战线,这就意味着奥匈帝国的兵力将从俄国战线抽走,减弱对俄国的压力。

  1912年10月8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门的内哥罗四国组成“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1913年6月29日,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也许是大国还没有准备好,这两次局部战争都没有引起大战。

  时间来到了公元1914年,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一场刺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总是它!又是它!事实证明,不是谁都有资格成为导火索发生地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